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2年第7期
编号:445513
郑进教授防治湿疫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25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7期
邪气,疫病,人体,1基本概念,2病因病机,3治疗策略,4防疫经验,5典型病案,6小结
     金 羽,李长瑾,蔡碧波,王雪梅△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湿疫之为病,乃湿毒为患,湿遏热伏,内外相合,邪伏膜原所致。郑进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在诊治湿疫的过程中,重视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体化针对湿、热、寒、瘀毒邪,因势利导、祛邪外出,截断病势,扶正固本。通过中医药治疗湿疫,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郑进教授防治湿疫经验介绍如下。

    1 基本概念

    疫,也称戾气、疫病或温疫,涵盖传染性和流行性较为强烈的一类疾病,突出其能相互传染导致大流行的特点,故有异于普通温病。《说文解字》曰:“疫,民皆疾也。”温病学家吴有性亦在《杂气论》一章中提出:“为病种种,难以枚举。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认为杂气是导致疫病的主要因素,感病后传变迅速,且病情易趋危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疫病划分为温、寒、燥、湿四疫。其中,湿疫作为传染性疾病中的一种,多因湿毒疫邪侵入人体而发病,现代诸多急性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钩端螺旋体病、手足口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等,大部分均可以从湿疫论的角度去辨证施治[1]。此外,和湿疫密切相关的还有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 “新冠肺炎”)。

    2 病因病机

    2.1 毒素物质累积,湿毒为患 “毒邪”即人体因外感六淫或体内病理代谢产物堆积,导致机体产生特殊症状或体征的因素[2],其在历代各种疫病的流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体内的毒素物质的累积便是新冠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毒邪侵袭人体后之所以产生温疫、寒疫、燥疫、杂疫、湿疫等不同的表现,主要与致病之“毒”寒、热、湿、瘀的性质差异有关。其中,湿疫属于传染性较强的一种湿热类疾病,又被称为湿热疫,因湿毒为患,湿遏热伏,内外病邪相合所致[3],是瘟疫中比较常见的一型,但也属于比较顽固,且难以根治的一类瘟疫。

    2.2 邪自口鼻传入,直达膜原 在人体内,邪气伏藏之内外交界之地可称之为膜原。薛生白提出“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的论断,并认为膜原是三焦之门户和关键,其位于人体半表半里,内近胃腑,外通肌表,与疾病的产生联系紧密。吴又可则在《温疫论》中对疫邪侵袭人体的途径及传变规律进行了具体阐述:“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3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