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厚朴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特征的分析*
菌门,真菌,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玉平,严春兰,骆进程,林 昶,杨长福(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厚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的芳香化湿药,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症[1]。厚朴主要含厚朴酚、厚朴酚[2]、挥发油[3-4]、厚朴碱[5]等。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具有抗肿瘤[6]、抗抑郁[7]、抗炎[8]等作用。《中国药典》要求对厚朴进行“发汗”炮制加工。“发汗”是中药一种传统增效的产地加工方法。“发汗”类似于发酵,且“发汗”后样品的质量均有所提升[9]。多个研究表明“发汗”后厚朴药理作用更强[10]。因此,“发汗”后的厚朴药材通常被认为是质量上乘的重要体现[11],是厚朴增效的炮制过程。
迄今为止,已有研究多通过检测“发汗”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发汗”的必要性,然而有关厚朴“发汗”机理的报道很少。“发汗”可通过厚朴鲜树皮置沸水中微蒸、煮后堆积放置或鲜树皮直接堆积放置等方式使药材发热、“回潮”,药材内部水分外溢,从而产生一个湿热的环境[12]。研究表明,湿热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3],厚朴在“发汗”过程中,随着温湿度的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之产生变化。不同方式“发汗”后厚朴药材质量均得到提高[14]。魏担等[15]对厚朴鲜树皮置沸水中微蒸后“发汗”的菌群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将厚朴鲜树皮直接堆积放置“发汗”的菌群多样性及特征变化情况如何,以及与微蒸后“发汗”菌群变化是否一致,目前仍不知晓。为此,采用高通量扩增测序技术探索厚朴鲜皮直接“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特征,旨在进一步寻找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微生物群落,为推进厚朴的精准“发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厚朴样品于2019年6月采集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杉王街道羊九村(北纬28°36'东经106°21'),选取3株树龄18年厚朴植株,剥取厚朴干皮,趁鲜带回实验室,经贵州中医药大学林昶副教授鉴定为厚朴M.officinalis,并于洁净实验室的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min)内用铡刀(紫外灯全方位照射30 min)无菌操作将其切成长4 cm,宽2 cm小块,然后对切块进行混均,随机取其中3份厚朴新鲜干皮作为“发汗”前样本(Q1-Q3),剩余切块装于无菌黑色塑料袋置于阴凉处进行“发汗”并于第3 d随机取3份样本(Z1-Z3)、第6 d随机取3份样本(H1-H3),取样分别装于9个无菌取样袋中,每次样本取完后立即放入-80 ℃冷冻备用。
1.2 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