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2年第10期
编号:445443
张述文教授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25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
蒺藜,风邪,白芍,1经验主方,2随证应用,3小结
     石志强,张述文,郝晶涛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张述文教授是内蒙古第三批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及临床工作五十多年,学验俱丰,对外科疾病及外治法研究颇多,在治疗皮肤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见解。兹特将张教授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老年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方面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经验主方

    1.1 立方依据 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有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老年皮肤瘙痒症等,其缠绵难愈,治疗很是棘手。分析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湿疹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治疗时风热易去,湿浊难化,易于稽留肤间,病程日久,耗气伤血,湿邪乘虚深窜,胶结黏着,缠绵难愈[1]。荨麻疹慢性者则多为正气不足,风邪伏留[2],诸邪引动,乱而发作。神经性皮炎慢性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诸多内外因素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3]。皮肤瘙痒症因禀性不耐,血热内蕴,外邪侵袭;或因病久、年老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或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博,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日久化热生风,拂郁于肌肤而发[4]。张教授认为这些疾病有相似的病因病机,多为外邪入侵日久、潜藏较深,其伏留之邪,着实顽固,多为风邪,或夹有湿邪,故基本方以除伏风、止顽痒为要,非一般药物可除,治疗以虫类药物搜剔为主,常用乌梢蛇、僵蚕等配合白蒺藜等。患者皮肤瘙痒较甚,还需重用皂角刺,一般以上每药至少用30 g。且久病入里,病邪伏络,应佐以通络除邪;又考虑到久病耗伤气血,以及年老体弱之人等,有血虚化燥生风之虞,又遵循“治风先治血”之法,故适当加鸡血藤、白芍等养血熄风,通络止痒。故常用方为:乌梢蛇30 g,白僵蚕30 g,白蒺藜30 g,皂角刺30 g,鸡血藤30 g,白芍15 g。

    1.2 方义分析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开宝本草》曰:“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白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去皮肤风动如虫行”。皂角刺辛、温,归肝、肺经,消毒透脓,搜风,杀虫。这些疾病瘙痒尤其夜间较甚,常可影响休息,情绪烦躁,用白蒺藜辛、苦,微温,归肝经,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止痒,一举两得。以上四药多归肝、肺之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