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2年第10期
编号:445450
基于“至虚有盛候”理论探析老年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25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
津液,正气,1至虚有盛候理论,2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3老年性便秘发病特点,4老年性便秘的诊治思路,5日常调护,6小结
     秦小秋,张京兰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老年性便秘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排便周期超过48小时,大便干燥,排出艰难,或大便不硬却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1]。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其便秘的发生大多与体质和基础疾病有关,且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达15%~20%[2],80岁以上达20%~34%,久病长期卧床者则高达80%[3]。

    祖国医学在治疗老年性便秘方面,各家有其独到之处,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也不乏一味攻伐或一味进补,犯虚虚实实之戒现象的出现。由于老年性便秘有虚、实、虚实夹杂之分,加之老年人体虚、多病、久病缠身、病情复杂,所以临床上治疗时常因不辨虚实而失治误治致使病情贻误,故本文强调“至虚有盛候”理论,并以此探析老年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1 至虚有盛候理论

    《景岳全书》中有相关论述:“……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不足及其既病,则每多身热便秘、戴阳胀满,虚狂假斑等症,似为有余之病,而其因实由不足。”即本是虚性疾病,却出现了一派盛实的现象,这种看似是邪气有余的外在表现,实则是因为正气不足引起的真虚假实证。《顾式医镜》中谈到了“至虚有盛候”的诊疗:“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若误泻之,是谓虚虚[4]。”即诊疗疾病时应四诊合参,辨清虚实真假,必要时可舍症从脉,不能只着眼于表象,被假象所迷惑,贸然投用攻伐之品,使病情更加严重,使患者更加虚弱。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至虚”是指人体正气极度虚弱的状态;“盛候”是邪气有余的外在表现;“至虚有盛候”指当人体正气处于极度衰弱的情况下出现了实证表现的现象。笔者认为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虚假实,即虚性疾病表现出盛实的证候,实是标,虚才是本,疾病的本性以虚为主。如久病耗损之人,气血亏虚,不能推动和濡养肠道,出现腹满便结的征象,这类患者如若当成实证处理,岂不是虚实真假不分,使患者雪上加霜。二是指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言“精气夺则虚”[5],虚是指正气虚,即人体五脏六腑功能衰退,气、血、精、津液不足、阴阳虚损以及抗病能力低下的状态。意思是机体正气衰退或损伤无力与邪气抗争,则表现为虚象。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或者久病耗损致虚,阴阳俱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精、津液的生成减少、输布受阻,则易产生痰浊、瘀血等实性病理产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