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2年第11期
编号:445418
龙祖宏教授从瘀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2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
行气,胃痛,化瘀,1以“瘀”钻探病机,2辨证治“瘀”,3“因人,因时,因地”选药,4典型病案,5小结
     韩 壮,张胜华,徐 敏,王华宁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痛疼痛不适、口苦、恶心等症,CAG内镜检查确诊率较高,约占所有检查者的17.7%[1]。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此外,大量饮酒、吸烟或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亦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殊用药,故疗效不佳。

    中医依据CAG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胃痞”、“胃络痛”等范畴[2]。研究表明,在早期配合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其转变为CAG的几率明显降低[3]。中医素有“久病入络、久病夹瘀”的观点,在诸多患者的病变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血瘀证的临床表现[4]。龙祖宏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龙老从事中医脾胃病诊疗工作50余年,其临床经验丰富,用药平和、精炼,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在内的诸多消化系统疾病颇有心得。龙祖宏教授认为,瘀血贯穿于CAG发病始终,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疗效明显[5],现介绍如下。

    1 以“瘀”钻探病机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金匮要略》曰:“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血瘀也”;《脾胃论》云:“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医林改错》曰:“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故历代医家对胃病日久之证,多从血瘀论治。《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CAG的形成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的,中医认为这是一个由气及血,由经及络的转变过程[4]。

    龙祖宏教授认为,胃络瘀阻是CAG发生的重要病机,邪气郁久成瘀,多与外感六淫、七情失和、饮食内伤、劳欲久病相关。龙老指出,外寒侵袭或过食寒凉,均可伤及中阳,阳虚则无以温煦,寒凝则成瘀;嗜食辛辣,致体内燥热偏盛,热灼血液,使血液黏稠而成瘀;痰湿阻滞气机,气滞不行也可成瘀;久病重病,脾胃受损,运化失司,阴血亏虚,久则成瘀;此外,外伤亦可致瘀。龙老指出,瘀血的病理变化贯穿CAG的发病始终,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若瘀血不去,则体内新血难以生成,最终导致恶性循环[5]。

    2 辨证治“瘀”

    单纯的CAG患者以胃脘部针刺样疼痛多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