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3年第1期
编号:445368
郭志华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22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期
心脉,薤白,半夏,1病因病机阐微,2辨证论治,病证结合,3典型病案,4小结
     陈景怡,魏佳明,袁歆荃,郭志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临床上最为多发和严重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指在心脏传导过程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点—“窦房结”的激动异常,导致心电活动不能顺利下传,进而出现心跳节律和频率的异常[1]。中医古籍并未载录心悸这一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如“心澹澹大动”、“心掣”、“心下鼓”等类似心律失常的描述。因患者主要表现为自觉心中跳动不安、时休时作,呈惊恐之貌,严重者不能自主、甚至出现死亡,故临床上多将心律失常划归于中医学中“心悸”和“怔忡”等病证的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可分为两类,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即器械辅助治疗),尽管疗效值得肯定,但都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良反应[2]。而中医药在诊疗疾病时,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段,讲求宏观整体和微观辨证的统一,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之理,对心律失常的诊治较西医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郭志华教授为“湖湘名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后。从事中医内科及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临床工作三十余载,着手成春,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尤善中医药辨治心律失常。每于临证时,郭教授思之甚深,师古而不泥古,创新理论而用之于临床,常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郭教授门诊学习聆听,受益颇丰,现将郭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医者共勉之。

    1 病因病机阐微

    历代医家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维度多层次的见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复感于邪,内舍于心[4]”,可见,外感邪气痹阻心脉可致心悸;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心藏神,主一身之血脉运行,久病体虚者,正气亏虚,肾气失充,脾胃失于运化,气血生化乏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