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3年第2期
编号:445363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16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2期
病机,1消法与痤疮,2消法论治痤疮,3小结
     付佳俊,袁 弦,史海勇,辛 俏,杨 蜜,刘贤良,胡初向,龚丽萍,黄 港△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在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发病率高达41.04%[1]。临床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表浅脓疱、结节、囊肿、瘢痕好发于面颊部、额部。痤疮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与雄激素分泌过多,激发皮脂增生,致使排泄障碍,导致痤疮,而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是痤疮发生的重要诱因[2]。中医外科学的内治法也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但也有不同于内科的独特方药及皮损辨证。消托补三法是根据疮疡的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所确立,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故消法也能指导痤疮的临床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1 消法与痤疮

    古有“以消为贵”之说法,消法涵盖甚广,包括解表、通里、清热、祛痰、理湿、行气、和营、温通等,主要适用于未成脓的初起肿疡。消法的应用贵乎早,早期运用上述各种方法,可达到消散疮疡的目的,即使不能内消,也可使病邪移深居浅。中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因素极其复杂,阳热积肺,外受风邪,熏蒸于面,而发痤疮[3];饮食不洁,过食肥甘厚味,中焦湿热,熏与面部[4];“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表虚不固,易汗出,风寒内郁于营,日久成痤[5];脾虚不运,聚湿为痰,或脾胃积热,痰热搏结,循经上行壅滞颜面而发痤疮[6];《外科正宗》言痤疮皆“血热郁滞不散”,提出痤疮与瘀、火密切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蕴热,当责之于大肠,热不下泄,毒邪郁积皮肤而成痤疮[7];阳虚不能上温,寒湿侵袭,寒凝血郁而发痤疮[8]。由此可知,痤疮病机虽变化多端,症状各异,然运用消法针对病因病机、症状之不同可万变不离其宗,直指核心。

    2 消法论治痤疮

    2.1 解表法 《素问》云:“汗之则疮已”,即疮疡初起之时,正气未虚,可运用开腠解表之方药,使邪有出路,随汗而出。李敏等[9]运用银翘散(金银花、连翘各15 g,板蓝根、淡豆豉、薄荷、芦根、牛蒡子、野菊花、蒲公英、桂枝各10 g,升麻、川牛膝各6 g,防风8 g)内服配合中药外洗治疗40例痤疮患者,对照组40例予阿达帕林凝胶外涂,观察组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60.0%),P<0.05。故银翘散对于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欣热、伴疼痛瘙痒,舌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型痤疮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素问》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吴栋等[10]认为外感邪气,郁于肌腠,阳气被郁为痤疮的病机关键,故运用桂枝加味方(桂枝、紫花地丁、牡丹皮、生地黄各12 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4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