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3年第10期
编号:445153
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1月9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
经筋,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 琴,汪 瑛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研究显示,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在1周内有73%~86%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2],其中60%出现了痉挛性偏瘫[3]。随着病情的进展,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一般会经历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肌肉迟缓,无反射(BrunnstromⅠ期,软瘫期)→出现联合反应(BrunnstromⅡ期,轻度痉挛期)→可随意引起协同运动(BrunnstromⅢ期,痉挛加剧期)→出现分离性运动(BrunnstromⅣ期,痉挛减弱期)→自主运动建立(BrunnstromⅤ期)→协调运动接近正常,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BrunnstromⅥ期)[4]。其中出现联合反应至出现分离运动肢体都处于痉挛状态,尽管中风后进入痉挛状态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但这一阶段绝对是肢体运动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5]。在中风后遗症中,下肢痉挛性偏瘫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中风后患者跌倒几率的增加,进而导致骨折、再中风几率增大,最终导致残率及死亡率风险也随之大大提高[6]。二是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中风后偏瘫长期卧床的行为会直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或原有疾病病情的加重,造成更差的健康结局[7]。三是中风伴随有认知功能障碍者,下肢痉挛性偏瘫会大大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8]。故恢复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续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中国中风病防治面临巨大挑战,防治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1]。“维筋相交”一词最早记载于《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根据《黄帝内经》记载,“维筋”指联结于头角,起维持作用的经筋。《灵枢集注》言“盖维者,一身之纲维,从左之右,右之左,上而下,下而上,左右上下相维,故名维筋相交”。维筋相交针刺法,意在下病上取,左病右取。针刺健侧头部腧穴以调节气血盛衰,抑急扶缓;再结合针刺“维筋”循行所过之肢体腧穴,上下左右同治,平衡经气,以调节全身气机[9]。研究应用维筋相交针刺法,以下病上取、左病右取为特点,探讨其应用于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21年9月—2022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二科住院部及门诊,经中西医诊断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