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证实,黄芪,线粒体,1抑制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2促进细胞外基质(ECM)降解,3调控纤维化因子及信号通路表达,4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5抑制炎症细胞相关因子表达,6抗氧化应激,7调节线粒体功能,8小结
李 蔓,陈亚楠,赵 晰△(1.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499;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肾脏对各种类型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各种慢性和进展性肾脏疾病最终的病理结局,也是一种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大量聚集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在肾间质和肾小管,以及各类细胞因子的释放、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降解失衡等因素,加速了肾小球硬化,最终造成肾脏功能的丧失与衰竭[1],因此延缓肾脏纤维化,改善肾脏功能,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加迫切。
近年来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发挥着了独特的优势,很多在西药难以控制的肾脏疾病在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中医复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肾病患者服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西药时引起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中医复方越来越得到大家关注和重视,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名在我国古籍中并无记载,根据其特有的病理表现,可归属于中医“水肿”、“癃闭”、“关格”、“癥瘕”、“虚劳”等范畴。其总体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中的脾肾虚损和标实中的湿热、瘀血、浊毒是病机中的重要环节,前者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后者则为疾病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医复方均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现将近5年中药复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重要机制简单介绍如下。
1 抑制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
ECM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collagen)、弹力蛋白(elastin)、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层黏连蛋白(LN),肾脏中ECM主要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MF)[2],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肾脏中可检测出大量的MF。成纤维细胞生理状态下只产生少量的ECM,只有在受到炎症等细胞因子刺激后转化为MF,MF产生大量的胶原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使肾脏中ECM过度沉积,破坏正常的肾脏结构。吴小燕等[3]以清化固肾排毒颗粒(黄芪、柴胡、白花蛇舌草、山药、金钱草、大黄、白芥子)进行实验研究,发现UUO大鼠ECM沉积减少,COL4、FN阳性表达显著下降,肾纤维化程度缓解,证实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通过下调COL4、FN的表达而达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朱苗蕊等[4]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高糖诱导后ECM显著增加,新加糖肾康(黄芪、生地黄等)干预后能够通过抑制ECM成分ColⅠ、Col Ⅲ、FN的分泌而防治DN间质纤维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3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