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542356
“呕心沥血”与合理用脑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年第5期
     据说,唐朝著名诗人李贺,自幼聪明出众,才华超群,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出类拔萃。他写作诗文,从不先立题目,而是每当清晨骑在马上,让书童背着锦缎缝制的书囊尾随其后到荒郊野外。一旦遇到好的题材,有了心得感受,立即写成诗稿,投入锦囊之中。傍晚回到家中,再行修改、补充,整理成篇。他有时忘了吃饭,有时彻夜不眠。李贺素体瘦弱,慈母目睹儿子终日奔波,绞尽脑汁,十分担心。所以,每天李贺回家,母亲总不免要叫婢女查看他的锦囊,一旦发现里面诗稿太多,便既生气又心痛,忍不住要责备李贺说,“哎!你这孩子,长此以往,免不了有一天要把心血都呕滴出来!”

    此后,人们就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学习穷索苦想、费尽神思。

    写诗作文,凝思默想,明明可以用绞尽脑汁来形容,为什么偏偏要说成“呕心沥血”呢?追根穷源,还得从中医的基础理论谈起。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心藏神”,皆指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民间也常说“耳不听,心不烦”、“心神不安”等等,都是把心作为思维、意识器官来看待的。古代医学家曾用社会结构来比喻人体,视心为最高统治者。言下之意,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在五脏六腑中居于显赫地位,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在心的统率和指挥下,才能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从现代医学来看,这里的“心”相当于脑。

    中医还认为“心主血”,就是说,心能化生血液,推动血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养的作用。心血既然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然是精神思维的根本。由此可见,心、血、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李贺年幼体弱,终日为作诗写文而斟酌、推敲、锤炼,穷思苦想,耗伤心神,和呕滴心血有何两样呢?从以上推论来看,李母之言,是言之有理有据的。

    人体健康与否,在于怎样合理“养心”,也就是合理用脑。“凡人不能无思”。用脑想事属于中医七情中的“思”。思是人的特有本能之一。开动脑筋,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但是,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倘思虑过度,则有伤形体。五脏之中,与“思”关系最密切的是心和脾。健康的人气血充足,心得所养,就能正常发挥“主神明”的作用,令人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脾脏具有益气、统血的功能,能够将饮食中的精微转化运送到全身。心脾健旺,人的情志思维活动也就正常。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使气血耗竭亏虚,影响到心脾两脏,容易出现“心脾两虚”的一系列症状,例如面黄肌瘦,吃不下饭,感觉疲倦、气短、健忘、失眠等。长时间的思虑过度,会引起心阳虚。症状为心悸、气喘、呼吸急促,稍一活动就更厉害。更严重的是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心绞痛),痛起来手脚冰冷,脉搏散乱、唇鼻青紫、脸色发白,冒冷汗等。

    对于劳心者来说,要注意以下三条:其一,思不可过久。看书、解题、写文章,切莫一趴就是几个钟头。到略感觉疲倦时,就该起身伸展一下肢体。一天之中,也不宜从早到晚,手不释卷。长时间的思考问题,使大脑昏昏沉沉,并不一定就能有答案。倒是放松一下,反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二,重视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应该常做散步、慢跑、打拳、做操、舞剑等活动。其三,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该吃饭时就吃饭,该休息时要休息。像李贺那样废寝忘食,必然自减寿数。

    要做到合理用脑,不必在身外之物上多费心思。“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疲。”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百拇医药(赵广兰 贾洪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