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35089
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10)谈谈康复医学中的心理治疗(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年第10期
     三、慢性病及残疾的心理治疗

    无论患何种疾病,当一个人察觉到自己失去健康时,就产生某种痛苦或不适的信息,而对疾病,尤其是严重损害功能或威胁生命的疾病,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或精神症状。

    (一)急性期或新近残疾的心理治疗

    针对此期患者心理反应特征应做到以下两点:

    1. 要认识到只要使用合理的医疗技术和措施,患者的情况能够改善,急性期患者较容易接受暗示。环境(自然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稳定和平静与否,对患者影响很大。处理时应以平静、理解、审慎和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还要帮助亲属也认识到这一点。

    2.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重建新的替代行为,目的是帮助病残者在重建的新的病房环境中的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技巧,进而追求新的康复目标。例如,病残者由自理变为事事求助于人,常常不适应。许多人求助的方式不够好,所以效果也不好。特别是新近损伤所致四肢瘫痪而致机体功能失常的患者,为了要水或其他服务而召唤护士时,所用的方法欠佳,而不能使护士给予帮助。但是,如果心理治疗师教给患者交往技巧,以不同的表示方法请求帮助,效果就会好些。这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其一是改善、增进医患关系,使病残者得到良好的躯体帮助和心理安慰;其二是使患者建立起控制感,并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变通行为,以代替沉思、幻想、任性和思想不集中行为。

    (二)残疾者在认同过程中的心理治疗

    在病残者的下意识中,康复治疗如同惩罚。惩罚是良性强化刺激的丧失或恶性刺激的开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