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对病证的诊断(七)——望诊之一
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哈孝贤研究员望诊,即通过肉眼的观察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难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说明望诊的重要性。望诊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夜间可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还需在昼日下复诊。观察时要让受检部位(如舌)充分展示,观察要敏捷、准确、熟练。望诊要在临床中通过对诊断知识的掌握认真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也要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能以望诊代四诊。
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指纹等。但在临床诊病时,上述内容是要综合参考的,并非截然分开。
一、全身望诊 是医生对病人表象的初步观察,包括神、色、形、态的总体印象。
(一)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神包括“神气”,即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志”,即思维、意识,情志活动。望神则是对神气和神志的综合观察,是以病人的形态、动静、面目表情、言语气息等作为诊视的标准。神在临床的表现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五类。
得神 又叫“有神”。表现为目光明亮,目睛灵活,面色明润,表情自然,神志清晰,语音洪亮,呼吸均匀,肌肉润腴,反应灵敏。得神是精气充沛的反映,神完气足,是健康的表现,或虽有病也较轻浅,预后良好。
少神 又称“神气不足”。表现为两目晦滞而无光彩,面色暗淡而不华润,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