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重阳节
编号:11950780
重阳佳节话习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9期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书《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在中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农民举行祭祀大帝先祖的活动,以谢天地祖先之恩德。及至汉代在重阳节这天,祈求长寿、欢庆丰收、宴请宾客已形成节日雏形。到三国时期,九九重阳节便正式定型为民俗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人们便开展登高、赏菊、佩戴茱萸、放纸鹞等活动和游戏。

    登高是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故又称“登高节”,即在这一天,登临高山高塔,极目远眺,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胸怀,振奋精神;尤其是老年朋友,根据自己体质状况,选好登高地点登高瞭望,对健康养生大有裨益。

    重阳节的另一习俗即赏菊和饮菊花酒。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因其花开于晚秋并具有浓郁的香气,故又有“晚艳”、“冷香”的雅称。它不畏严寒,深秋怒放,历史上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把它视为高风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初唐诗人王绩见到菊花吐艳,意识到重阳节的来临,遂咏出“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的诗句。赏菊已成为重阳节节俗的组成部分。
, http://www.100md.com
    菊花除供观赏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分为白菊、黄菊、滁菊、贡菊、杭菊等多个品种,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以菊花为主要原料配制的菊花酒为重阳节的主要饮品。菊酒与九九谐音,相传重阳节喝菊花酒能延年益寿,活得长“久”,故诗人郭元振有“辟恶茱萸裹,延年菊花酒”的诗句,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提到“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令”。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菊花含有菊苷、水苏碱、氨基酸、黄酮类、龙脑、菊油环酮和维生素B1等成分,常饮菊花酒能起到活血行气、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菊花酒的酿制,《西京杂记》载:“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然,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现代酿制菊花酒,无须历经一年的时间,家庭自制十分简便,取白菊花50克,低度粮食白酒500毫升,先将菊花洗净晾干,装入干净的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与白酒一起置于大口容器中,密闭浸泡7天即可饮用。早晚各服1次,每次饮15~20毫升,有清肝明目、疏风解毒的功效。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山东有民谣曰:“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佩带茱萸香囊袋的习俗。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在唐朝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就已十分流行。茱萸为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古代人们习惯在重阳节这天“折茱萸以插头”,传说可以辟恶气,抵御初寒,故给茱萸冠以“辟邪翁”的雅号。九月九重阳,正是疾病容易流行的季节,在重阳节用中草药辟瘟驱毒,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淮南万毕术》中载:“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另外,《五行志》中还说:“舍东种白杨、茱萸,增年除害。”这些都说明茱萸有驱疫防病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九月九民间流行食用重阳糕的习俗,这种糕最早称为“蓬饵”。九月份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尝新的食品,制成米糕以祭祀先人。“糕”与“高”谐音,食糕寓意着生长、进步、高升,是向上的象征。到了明清以后,重阳糕逐步演变成“花糕”,在糕上捏制各种动物,代表着“平安”“长寿”,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还有放纸鹞的节俗。放纸鹞就是现代的放风筝,五代十国之前,北方习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人们以参加此活动来亲近大自然,达到锻练身体,陶冶情操之目的。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延续发展至今,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及和谐进步,在其习俗中又增添了敬老的内容,我国已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节,在这个节日里,不仅儿女们敬老、爱老,而且在全社会也形成了敬老的新风尚,很多单位在老年节组织离退休老人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给重阳节充实了新的内涵,成为老年人又一个欢庆的节日。, 百拇医药(雅 莲)


    参见: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