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
编号:11990584
艾灸一灼诸病除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12期
     艾灸是采用点燃的艾绒或艾柱作用于体表的经穴或患病部位,通过温热的刺激,起到温阳补气、温经通络、祛湿逐寒、消瘀散结、回阳救逆、扶正祛邪和补中益气的作用。

    古人善用灸

    灸的发明源于古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病痛。灸法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首次记载了温灸的疗法。《庄子》曾曰: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即是指孔子喜用艾灸的方法养生保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多年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陈年之艾就可医治,阐明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病可用艾灸施治。

    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素问·汤液醪醴论》载:“馋石针艾治其外。”述说用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和经络以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扁鹊利用温灸的方法治疗“肺消瘅”(糖尿病)的案例,首推医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他还创制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孙思邈也常用艾草自灸足三里穴位,从而寿臻100余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