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有毒宜轻投
巴豆来源于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常绿乔木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状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为佳。其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上乘。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有出产。《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释名巴菽。《本草纲目》曰:“此物生巴蜀,形似菽豆,故以名之。”巴豆为较常用中药。中医认为,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生巴豆:一般作外用,治疗疥癣恶疮,疣痣。巴豆霜可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及喉痹。医圣张仲景,用巴豆辛热之性,能峻下寒积、开通闭塞之功,以巴豆为主药,配干姜、大黄为丸,制成“三物备急丸”,治疗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卒然心腹胀痛,痈如锥刺,矢气不通,甚至气急暴厥者,故成为使用巴豆的代表方。
李时珍说:“巴豆,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是可升可降药也。盖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沉香水浸则能升能降,与犬黄同用泻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巴豆,峻用则有劫病之功,微用亦有调中之妙。”还提到“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并举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患溏泄病五年有余,每食肉类、油腻及生冷食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