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75663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一)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2期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科学家逐渐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为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即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以中医的这种原始和质朴、讲究整体观念、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

    中医的治未病、动态观和变动观等理念,尽管是几千年前中国的老祖宗们发现的,观念是古老的,但它代表着一种趋势,是一种进步及符合潮流的。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一部经典著作,后世称为医经之祖。此书非出于一人之手,真正把它写成并流传于世,是在战国末期和西汉年代,距今已二千多年,它是我们医学集大成的百科全书。

    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挥了,他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也就是说,高级的医生治未病,中等的医生治将要发生的病,而低级的医生治已发生的病。所以我们说“治未病”的思想不仅符合现代医学理念,同时拥有近两千多年的实践经验,其理论体系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说治未病的思想符合现代医学的潮流呢?

    早期的医学就是简单的以减轻痛苦和挽救生命为目的;到了二战后,医学的目的改变了,尤其是上世纪末期的六七十年代,将治病救人、延长生命定为医学的主要目的;如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