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189828
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检测与慢性胃疾患和胃癌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3期
     近期在一些大医院开展了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检验。这项检验包括胃蛋白酶原I和II的定量和两者的比值。人的胃蛋白酶原(PG)有多种组分,按其在电泳中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可以分为7个组分,较快移向阳性的1~5组分的免疫原性近似,被称为胃蛋白酶原I(PG I或PGA),主要由人体胃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移动较慢的组分6~7被称为胃蛋白酶原Ⅱ(PGⅡ或PGC),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分泌胃酸的腺体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的腺体也能产生PGⅡ。胃黏膜合成的PGII约为总量的25%。

    胃蛋白酶原初分泌时没有活性,在胃内盐酸作用下,或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自身催化,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它们的功能是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只有少量(约1%)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所以,血清中的PG浓度不仅可以反映胃黏膜分泌水平,而且还可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功能有无改变。通过检查胃蛋白酶原I和II的定量和两者的比值,就可了解胃黏膜是否正常或有无病变,就可不必通过胃镜和取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了。因而,它被视为胃黏膜的“血清学活检”。因为胃几乎是PG的唯一来源,并且在分泌阶段其分泌量会发生变化,因此血清PG I和PGⅡ的量可以反映出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 百拇医药
    患胃酸分泌过多的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者,PG I和PGⅡ的分泌量会增加;而患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者,主细胞减少,PG I含量下降。患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等情况者,PGⅡ含量会随之增高。当患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胃癌时,PG 1分泌会减少,而PGⅡ没有变化或升高,于是PG I和PGⅡ的比值也会明显减低,这是早期发现和监测胃癌的一个可靠的标志。

    血清中高浓度的PG I还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危险性的一个亚临床指征,也可以作为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疗效及是否根除的一个指标。

    关于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检查与早期发现胃癌,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早在1998年,日本学者对10 966例健康居民进行胃蛋白酶原和胃镜检查,发现在PG I和PG I/PGⅡ的值下降的人群中,胃癌发生率远高于检验值正常者,检出的胃癌90%属于早期类。国内张祥宏医师等通过对1 504名受检居民随访发现,PG异常组居民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达70.0%,肠化生的发生率也超过50.0%,明显高于检验结果正常居民。他认为胃蛋白酶原检验异常的居民胃黏膜多有明显的癌前病变,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 百拇医药
    据报道,有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而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可发展成胃癌。许多学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可导致黏膜主细胞的丧失,从而影响分泌功能,引起血清PG I逐渐减低,可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来判断胃黏膜的萎缩程度。

    血清PG I含量的变化也是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一个指标。血清PG含量还可以作为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指标。胃癌术后血清PG I和PGⅡ数值有助于了解残胃黏膜腺体的分泌状况。胃癌根治术后长期呈良性状态的患者,血清中PG I和PGⅡ无明显变化。但胃癌复发时血清PG I常明显升高,因而认为血清中PG I检测对判定胃癌复发、有无转移均有意义。

    PG测定通常使用放免法与酶免疫法。目前检验试剂已经实现国产化并已进入临床应用。由于检验方法的差异,正常人群的参考值也不尽一致,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应根据检验单位提供的参考值来判定。对初次检验异常者进行随访性的动态检验则更有助于临床判断。, http://www.100md.com(王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