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2566456
夏季花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年第6期
     清热解毒金银花

    金银花是忍冬科常绿缠绕藤本忍冬的花蕾,又名忍冬花、鹭鸶花。因其花“初开时花色俱白,二三日后花色变得金黄,黄白相映,故称金银花”。金银花清香飘逸,沁人心脾,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金代诗人段克赋赞金银花日:“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间银蕊,苍翠自成簇。”

    金银花不仅供人观赏,也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药。据有关文献记载,金银花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植史。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忍冬的叙述,称其“凌冬不凋”。关于金银花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在浙江西部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对善良的农民夫妇,生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孪生女儿,大的取名金花,小的取名银花。姐妹俩性格爱好相同,终日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地长到了18岁。一天,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病势凶猛,急得父母忙请来医生诊治。医生说金花得了“热毒病”,无法医治。几天后,银花也发病卧床不起了。她俩对爹妈说:“这是天意,我们死后,定要变成一棵能治‘热毒病’的草药,好来救治患这种病的人……”说罢,姐妹俩同时合眼离世。爹妈遂按她俩的意愿把她们葬在一起。
, http://www.100md.com
    翌年春夏之交,姐妹俩的坟上竟然生出了一棵绿叶小藤,渐渐地藤蔓茂盛,夏天开出了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大家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一直沿用至今。

    采集金银花颇有讲究,有“四月八。采银花”的民间谚语,指的是农历小满前后为采收金银花的最佳季节。采摘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花蕾裂嘴前进行,这时摘下的含苞欲放之花蕾质量最好。采摘后要及时晾晒或阴干,忌烈日暴晒,也不能沾水,否则花蕾会变黑影响药效。

    金银花性甘寒,气味芳香,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和痔漏等症,亦用于医治风热感冒和支气管炎等症。《本草正》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本草逢原》亦载:“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金银花含有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苷和鞣质等成分,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还表明,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起到抗炎及解热功效。其水煎液及酒浸液对肉瘤、艾氏腹水瘤等也有抑制作用,还可降低胆固醇。
, 百拇医药
    金银花入药可分为生用、清炒和炒炭三种。

    生用,即用金银花的干品,其味甘微苦,性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与口微渴者,代表方剂如“银翘散”;还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和野菊花等配伍,增强解毒消肿作用;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使用较大剂量的金银花均能起到极佳效果,故自古被誉为“疡科之圣药”,代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

    清炒,即把金银花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为度,炒后味甘微苦,性寒偏平。因其善走中焦和气分,故多用于温病中期,常与黄芩、石膏、芦根、竹茹、栀子等同用,具有清解内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的作用,用于邪热内盛所致的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及脉象洪数等症。

    炒炭,即用武火将金银花炒至焦黄或焦黑(存性)。其味甘微苦涩,性微寒,重在清解下焦及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痢疾,如赤痢、下痢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苔黄腻等症。银花炭常与黄连、木香、赤芍、马齿苋、蒲公英等合用,起到清肠解毒、活血化滞之功;对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黏稠,次数频多,恶心呕吐,甚至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即属疫毒深滞肠胃,侵入营血,类似于现代的“中毒性痢疾”等,可与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合用,起到清营护阴、凉血止痢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还可用金银花蒸馏制成“银花露”,为清热解暑的饮料或以花泡茶饮用;尚可提炼制成芳香油,作为配制化妆品的香精使用。其藤、叶、子亦可入药,秋季采收其藤称为忍冬藤,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叶常掺于花中提取银花露;子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湿。

    注意:凡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清肝明目夏枯草

    夏枯草又名麦夏枯、棒槌草、夏枯头,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或长冠夏枯草的果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每年5~6月份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起全草,或剪下花穗,晒干即可药用。关于夏枯草的药用,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从前有个秀才,他母亲得了瘰疬病,脖子肿得又红又粗且流脓水。

    一天,乡里来了个郎中,看过病人后对秀才说:“山上有一种带紫色花穗的野草,可以治好你母亲的病。”秀才便按照郎中所说去山里采集了一些草药回来,煎成汤汁。果然,秀才的母亲喝了十余天,病就痊愈了。
, 百拇医药
    郎中临走时,对秀才说:“治好你母亲病的这种草药,一过夏天就会枯死,若要备用,一定要及时采集。”秀才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

    夏去秋来,县官的母亲也得了瘰疬病,四处张榜求医。秀才胸有成竹地前去揭榜,随后上山采药。他把附近的山都爬过了,却连一棵类似的草药都没有找到。县官认定秀才是个江湖骗子,当场打了他五十大板。

    第二年春末夏初,那个郎中又来了,秀才埋怨道:“你害得我挨了五十大板,痛得我好苦呀!”郎中听了事情的原委后叹息道:“去年临走时我告诉过你,一过夏天,这草就全部枯死了。”然后又领着秀才来到山上,只见满山遍野都是开着紫色花儿的药草。秀才这才醒悟过来,为了吸取教训,他把这种草药叫做“夏枯草”。

    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入肝、胆经。据分析,其果穗中含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主要苷元,包含皂苷、胡萝卜苷、β-香树脂醇和二十四烷酸等,具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及高血压等症。《生草药性备要》载:夏枯草“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本草通玄》亦载:“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常配以桑叶、菊花、决明子等同用;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可配当归、枸杞子;治瘰疬常配贝母、香附;治瘿瘤,配昆布、玄参;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
, 百拇医药
    服法多为煎汤内服,常用量为6~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的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制成注射剂皮下注射可缓解肌体免疫功能下降;从夏枯草中提取的降糖素皮下注射能降低血糖;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人型结核菌及某些常见皮肤病致病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夏枯草还可用于食疗,烹制成“夏枯草瘦肉汤”、“夏枯草菊花瘦肉汤”、“夏枯草海带煲猪骨”、“夏枯草黄豆木耳凉茶”等药膳,可清肝明目、祛热散结。

    注意:凡脾胃虚弱者慎服,气虚者禁用。, http://www.100md.com(周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