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714485
收敛生津话乌梅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年第7期
     乌梅又称梅实、熏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未成熟的果实(青梅),用火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再焖2N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乌梅既可食用,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乌梅可生津止渴,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段“望梅止渴”的典故。

    在三国时期的一个炎热夏日,曹操率大军讨伐张绣,途中骄阳似火,热得出奇,士兵们个个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又没有水喝,行军的速度逐渐慢下来,有几个体弱上兵竟晕倒在路边。这时,曹操想个妙招,他策马卜前,用马鞭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义大又酸,绕过这个山丘就到了。”士兵们一听,仿佛梅子已吃到嘴里,顿时口舌生滓,精神大振,加快了行军的步伐。这个故事说明,利用乌梅的酸味,形成条件反射而生津止渴。

    乌梅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等成分。乌梅可用于制作夏季防暑降温的清凉饮料,炎热的夏季,喝上一杯清凉的酸梅汤,倍觉神清气爽。

    乌梅药用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蜊止痛、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脾虚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虫病等症。《本草求真》载:“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人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归纳其有“五止”功效,即:止渴、止咳、止泻、止痛、止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水煎液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肠管和括约肌有抑制作用;埘胆囊有促进收缩和利胆作用,从而减少胆石症的发生;服用煎剂后能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抗体,中和了侵入体内的过敏原,有脱敏作用;能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对子宫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乌梅单味浓煎顿服可治病毒性肝炎;配人参、麦冬、天花粉等,治虚热消渴;配干姜、细辛、花椒等,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常用验方:治大便下血不止:取乌梅90克,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有存性为度,研为细末,用好醋制成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以米汤送下。治钩虫病:取乌梅3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120毫升药汁,早晨空腹1次服完。药渣加水煎2煎,于午餐前1次服下。还有报道乌梅对胆囊有收缩作用,能促进胆汁的排泄,与其它药配伍,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治牛皮癣:取乌梅2500克水煎,去核浓缩成膏约500克,每次服半汤匙(约9克),每日3次,淡米汤调服。, 百拇医药(姚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