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文化家教
对年轻一代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教育,增强其传统民族文化知识素养,应是现代教学育人的一项重要途径。
天津名门戴家的家教思想,世代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家教育人。有文字记载,戴家自南唐至民国间的31代人,走出了17位五品以上的官员,且年纪轻,讲经道德,循忠厚家风,皆有作为。
戴彬元之父戴传洙,博学多才,酷读史籍,教书讲学,著书编卷,曾任武邑县教谕兼观津书院主讲,是位举人,35岁得子戴彬元,十分爱之。
彬元受父熏陶,天性聪慧,很小就懂得读书、练字,偶有不惬,仍受父斥责。亲戚、朋友劝传洙“唯剩一子、岁数也大,不宜过于严”。彬元父释:“其弟亡,两门只此一枝,吾岂有不爱之理?姑息、骄纵不使成才。”并为彬元立下二十字规矩:学问求深、做事严毅、万事孝先、门无杂宾、饥者糠食肴。
戴彬元的一奶胞弟彬彤,17岁时为医治奶奶的虚弱病,偷割自己身上童男子股肉4寸烹调。这些事例想必以后只有在神话传说故事中才有闻听。
戴彬元在朝廷坐官四品,每年回留庄过春节,穿粗衣布鞋为庄里人拜年;儿子戴章勋,在东北做五品知县,每年回留庄过春节,进村前下轿步行,首先向父老打招呼;自带笔墨,挨门逐户为全庄人家写春联。
戴彬元四世孙戴也桥,北洋大学毕业,曾任国家干部。地震后从山西来汉沽留庄探视年迈的母亲。车到天津即下车步行,竟昼夜兼程走到汉沽,徒步140里。况且母亲还是父亲的续弦。戴也桥的年岁与其续弦母年相差无几。谈及此事,戴认为继母虽未生养本人,但她伺候了本人的父亲,于理于德都应该孝敬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后代,正心、修身,事关家庭及国家,不可小觑。有些教育专家提倡夸奖式教育,我觉得有待斟酌,在甜言蜜语中长大的孩子一旦受到批评和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感到无法适应,没有应对和解决的能力,甚至做出非分的事情;还有的不懂有老少之分、不懂孝敬、不懂谦让,一切以我为核心。
古人云:“娇养儿无义(益)子”,今天的教育难有成大器者,焦点是缺乏做人的教育,尤其缺乏对丑、恶、善、美的教育。这是关系我们民族兴旺与否的大事情。, 百拇医药(李林)
天津名门戴家的家教思想,世代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家教育人。有文字记载,戴家自南唐至民国间的31代人,走出了17位五品以上的官员,且年纪轻,讲经道德,循忠厚家风,皆有作为。
戴彬元之父戴传洙,博学多才,酷读史籍,教书讲学,著书编卷,曾任武邑县教谕兼观津书院主讲,是位举人,35岁得子戴彬元,十分爱之。
彬元受父熏陶,天性聪慧,很小就懂得读书、练字,偶有不惬,仍受父斥责。亲戚、朋友劝传洙“唯剩一子、岁数也大,不宜过于严”。彬元父释:“其弟亡,两门只此一枝,吾岂有不爱之理?姑息、骄纵不使成才。”并为彬元立下二十字规矩:学问求深、做事严毅、万事孝先、门无杂宾、饥者糠食肴。
戴彬元的一奶胞弟彬彤,17岁时为医治奶奶的虚弱病,偷割自己身上童男子股肉4寸烹调。这些事例想必以后只有在神话传说故事中才有闻听。
戴彬元在朝廷坐官四品,每年回留庄过春节,穿粗衣布鞋为庄里人拜年;儿子戴章勋,在东北做五品知县,每年回留庄过春节,进村前下轿步行,首先向父老打招呼;自带笔墨,挨门逐户为全庄人家写春联。
戴彬元四世孙戴也桥,北洋大学毕业,曾任国家干部。地震后从山西来汉沽留庄探视年迈的母亲。车到天津即下车步行,竟昼夜兼程走到汉沽,徒步140里。况且母亲还是父亲的续弦。戴也桥的年岁与其续弦母年相差无几。谈及此事,戴认为继母虽未生养本人,但她伺候了本人的父亲,于理于德都应该孝敬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后代,正心、修身,事关家庭及国家,不可小觑。有些教育专家提倡夸奖式教育,我觉得有待斟酌,在甜言蜜语中长大的孩子一旦受到批评和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感到无法适应,没有应对和解决的能力,甚至做出非分的事情;还有的不懂有老少之分、不懂孝敬、不懂谦让,一切以我为核心。
古人云:“娇养儿无义(益)子”,今天的教育难有成大器者,焦点是缺乏做人的教育,尤其缺乏对丑、恶、善、美的教育。这是关系我们民族兴旺与否的大事情。, 百拇医药(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