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 > 急性呼吸衰竭
编号:13700463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现代妇女·医药前沿》 20142
     【摘 要】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引起通气或(和)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以严重缺氧所致的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头痛、注意力下降、焦虑不安、定向力障碍和精神混乱或嗜睡甚至昏迷,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为主要临床表现。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52-2

    1 病因

    1.1 呼吸中枢抑制:如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电击或药物中毒(如阿片类、巴比妥类、镇静药、农药和酒精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1.2 神经一肌肉病变:如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

    1.3 胸廓病变:如胸膜炎、多发性肋骨骨折、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扩张。

    1.4 气道病变:如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溺水、异物或分泌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和气体分布异常。

    1.5 肺组织病变:如ARDS、心源性肺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肺炎、肺不张等导致肺容量、肺通气和有效呼吸面积急剧减少。

    1.6 肺血管病变:急性肺栓塞、肺血管炎和多发性肺微血管栓塞。

    2 急性呼吸衰竭的程度分级

    3 护理目标

    3.1 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自主呼吸恢复,表现为呼吸平稳无发绀、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3.2 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3.3 患者能显示出有效的咳嗽和肺部气体交换增加。

    3.4 患者无肺部感染、体温正常、痰量减少。

    3.5 患者恐惧减轻或消失,表现平静、合作。

    4 护理措施

    4.1 改善或维持有效通气

    4.1.1 保持呼吸道通畅:①体位: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以解除部分上呼吸道阻塞。②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可采用电动负压吸引法,根据患者情况及痰液黏稠度调节负压。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尽痰液。每次插入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导管退出后,应用等渗盐水抽吸冲洗,以防被痰液堵塞。若痰液黏稠,可扣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可配制250ml等渗盐水+庆大霉素4~8u+α-糜蛋白酶或乙酰半氨酸,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间歇缓慢滴入气道)以抗感染、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浄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

    4.1.2 吸氧:氧疗能提高PaO2,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提高机体运动的耐受力。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和给氧浓度,PaO2在6.7~8.0kPa(50~60mmHg)、PaCO26.7kPa(50mmHg)以下,可用一般流量(2~4L/min)给氧;严重低氧血症者,PaO2在5.3~6.7kPa(40~50mmHg)、PaCO2正常,可短时间内间歇高浓度(>50%)或高流量(4~6L/min)吸氧;急性呼吸衰竭开始常给予较高浓度的氧,甚至给纯氧。给氧方法可采用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在用氧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吸氧是否有效,亦需防止氧中毒。吸氧有效,患者表现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血压趋于平稳,意识障碍程度减轻;氧中毒时,患者表现为胸骨后吸气时疼痛、压迫感、顽固性咳嗽、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和心律失常,PaO2和SaO2下降。出现胸骨后压迫感,是已经或开始出现氧中毒的有意义指标。

    4.1.3 呼吸兴奋药的应用:呼吸道通畅而呼吸中枢有抑制者,可按医嘱给予呼吸兴奋药,常用的呼吸兴奋药有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4.1.4 解痉、祛痰、抗炎药的应用: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氨茶碱;祛痰药常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

    4.1.5 建立人工气道:对于病情严重,如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昏迷等患者应尽早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4.2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4.2.1 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

    ①配合医师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术前物品、患者的准备:如气管插管导管、喉镜、牙垫、气管切开包、皮肤消毒剂、无菌手套、局麻药等,患者取仰卧、颈部伸展体位。

    ②手术当天护理:应注意有无气管水肿、颈部皮下气肿、伤口出血、导管滑脱情况。

    ③手术后护理: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气管切开者每隔6~8小时将内套管取下,清洗煮沸消毒1次。切口处每天按外科无菌换药1次。

    ④拔管前、后的护理:当呼吸道通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全身情况好转时,可试行拔管。对配有套管外气囊的,可先将外气囊放气,然后试堵内套管管口,逐步由堵1/3、1/2直至全堵。堵管的栓子要牢固,防止吸入气管。堵管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如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去除堵管栓子。一般全堵管24~48小时后患者呼吸平稳、发音正常,即可拔管。拔管后,消毒切口周围皮肤,用蝶形胶布拉拢粘合切口,然后再盖以无菌纱布,2~3天后切口即可愈合。

    4.2.2 做好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护理

    ①使用呼吸机前: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呼吸机在使用前认真检查,在确定运转正常安全无误后才能与患者相接。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

    ②使用呼吸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及时发现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如通气不足或过度、气压伤、心律不齐、肺不张、压力性溃疡等。注意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呼吸机显示的异常数据,若有故障及时排除。密切观察各项生理指标,及时调整各种呼吸参数。

    4.3 一般护理

    4.3.1 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神志清醒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昏迷者给予鼻饲,胃肠功能差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2.2 对症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湿化气道,防止口腔、呼吸道、肺部感染。住单间或重症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

    4.4 心理护理

    4.4.1 由于病情危急,神智尚清楚的患者可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影响抢救的成功。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4.4.2 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自信、镇静、耐心及对患者的理解,加强沟通。对因呼吸困难、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而不能说话者,可采用书面语言(书写板、卡片等)、非语言沟通技巧(手势、点头、摇头、眼神等)进行沟通。

    4.4.3 对于因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而影响自我形象的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维护患者的自我形象,消除其自卑、消极的心理。

    4.4.4 对患者及家属多安慰、多关心,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5 健康教育

    4.5.1 对于原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者,应坚持正规治疗,避免疲劳、寒冷、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因素。

    4.5.2 加强安全防范,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百拇医药(王金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 > 急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