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音.上半月》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87766
“睡友”带来的隐患,空巢老太被无辜谋害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知音·上半月》 2015年第1期
“睡友”带来的隐患,空巢老太被无辜谋害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远走高飞,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空巢老人群体中,兴起了“征睡友”热:征一个睡友每晚相伴,既解孤独又防不测。然而,征睡友的背后,却隐藏巨大隐患。2014年10月19日,北京丰台区发生一起空巢老人征“睡友”,被无辜谋害的惨案,给天下做儿女的敲响了警钟。

    2014年3月20日,北京丰台区公益桥小区的公告栏里,张贴了一张《诚征睡友启事》:“本人系工会退休女干部,独自居住100多平,诚征睡友每晚相伴,没有其他工作安排。要求女性,55岁以上,温良敦厚,月薪1200元。有意者,请与本人联系。”几天后,一位名叫王幼香的65岁老太太拨通了电话。张贴启事的老人是陈瑞兰,两人当即约定面谈。

    78岁的陈瑞兰,退休前是京棉二厂的工会干部,独生儿子李逊在加拿大留学毕业后,进入温哥华一家生物研究所工作。3年前,陈瑞兰的老伴患肺癌去世,已在加拿大结婚定居的李逊,不放心日渐衰老的母亲独居,将陈瑞兰接到了温哥华一起生活。
, 百拇医药
    李逊夫妇住的是两层联排别墅,条件优越。可陈瑞兰刚来温哥华半个月,就嚷着要回国。她在北京生活了70多年,不习惯加拿大的气候和饮食,儿媳一将黄油和八成熟的牛排端上桌,陈瑞兰就反胃。白天儿子儿媳去研究所上班,家里只剩下陈瑞兰。她不会英语,无法与人交流,只能像个傻子一样坐在花园里。

    这年10月的一天,陈瑞兰在别墅前的草坪上晒太阳,儿子家的宠物狗叼她裤腿,她赶不走,就气愤地踢了它两脚。小狗“嗷嗷”直叫,惊动了邻居老太太,用英语冲陈瑞兰叽里呱啦怒吼一通。

    陈瑞兰睁着一双迷惘的眼睛看着对方,不知所措。半小时后,李逊匆匆赶回家,告诉母亲:“妈,邻居说您虐待宠物,要报警。”

    见母亲吓得目瞪口呆,李逊不忍责备,赔着笑脸向邻居解释,说母亲刚来温哥华,不懂当地法律,恳求对方谅解。邻居老太太这才打消报警念头。

    经历这场风波,陈瑞兰在温哥华一天也待不下去了。11月初,李逊无奈将母亲送回北京。
, 百拇医药
    陈瑞兰患有高血压和慢性心脏病等老年病,独自生活,李逊不放心,提出让母亲住敬老院。陈瑞兰坚决不同意,她听人说过,住敬老院虽有人照顾,但行动不自由,吃饭、睡觉都有严格时间限定;出门上街或亲友探望,得层层审批;而且洗衣服时,工作人员将老人的衣服混在一起洗……李逊只得尊重母亲,依旧让她过空巢老人生活。

    为弥补不能照顾母亲的愧疚,李逊每月寄给母亲500加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陈瑞兰每月还有3000多元退休金,很多人羡慕她,说她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孝顺儿子,退休了还拿白领工资。然而,外人只看到陈瑞兰表面风光,她的寂寞却无人洞悉。

    2014年3月11日,陈瑞兰从电视里看到,上海一位79岁的空巢老太,独生女儿在澳大利亚定居。老太太猝死家里一个星期,无人知晓。直到女儿托上海的亲戚上门探望才发现……陈瑞兰非常震惊。

    那几天,小区的老头老太太们聚在一起,都在议论这则新闻,陈瑞兰更是恐惧这种不幸降临在自己头上,不禁连连哀叹:“哪怕有个傻儿子,只要他守在身边,天天一起吃饭,拉拉家常,也比现在幸福。”
, http://www.100md.com
    一位老人建议陈瑞兰征个“睡友”,征一位同性别老人,每晚来家里睡觉,既解孤独又防不测。

    其实,早在两年前,陈瑞兰就知道小区里一些空巢老人征“睡友”的事。以前,她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些老人矫情;现在她也准备仿效这些老人的做法。

    两天后,陈瑞兰将想法电话告知儿子,李逊非常支持母亲。

    于是,陈瑞兰打印了《诚征睡友启事》,张贴在社区布告栏,不久便接到了王幼香的应征电话……

    2014年4月2日,陈瑞兰与王幼香首次见面,两位老人一见如故。65岁的王幼香也是北京人,离异独居。独生女儿再婚后,王幼香更加孤独,有个老太太相伴,她也能打发难挨长夜。

    王幼香家住椿树嘉园小区,距陈瑞兰的住处只有三站地。退休前是中学音乐老师,性格温和,有涵养;且身体硬朗,没有什么老年病,各方面条件都比陈瑞兰预想的要好。
, 百拇医药
    两位老人当即签订合同。次日晚上,王幼香就来陈瑞兰家陪伴她。两位老太太牵着宠物犬,结伴在小区里遛弯,聊天;临睡前,王幼香还教陈瑞兰唱五六十年代的红歌。有时陈瑞兰忙不过来,王幼香还给她熬米粥、收拾卧室、陪她上医院。这些本不在王幼香的工作范畴,陈瑞兰要额外给她付费,被王幼香拒绝了:“能给老姐姐做点事,我也开心。”

    时间一长,陈瑞兰将王幼香当成亲人,对她及她的家人丝毫不设防。有时王幼香白天出去听健康讲座,晚饭吃晚了,女婿蔡东奎就会开车将岳母送到陈瑞兰家。43岁的蔡东奎是河南信阳人,在马连道经营茶叶店。蔡东奎礼貌懂事,见了陈瑞兰就热情喊她“陈妈妈”,遇到陈瑞兰家移个花坛,或挪动洗衣机,他不用老人打招呼,就主动帮忙。

    陈瑞兰羡慕王幼香女儿女婿都在身边,家里有丁点事,晚辈都能赶过来;哪像自己,一年也见不了儿子一次面。当晚,两位老人闲聊。陈瑞兰一声长叹:“我儿子从小就很优秀,以前我一直以儿子为骄傲,如今老了,我才意识到儿女在身边才是福。”王幼香也感慨万千:“儿子这么有出息,你经济条件这么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羡慕你还来不及呢。”两位老太太你一句我一句,慨叹人生不易……

    有了王幼香这个“睡友”的陪伴,陈瑞兰心情好了,性格明显开朗了。远在加拿大的李逊,听见电话里母亲爽朗的笑声,忐忑的心彻底踏实了。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灾难会在一个平静的早晨突然降临。

    2014年10月19日早晨8点,王幼香起床后,像以往一样给陈瑞兰烧好开水,然后叫陈瑞兰起床。

    王幼香一连叫了几声“陈姐”,可对方毫无反应。王幼香拉开窗帘,借着投射进来的阳光,她仔细一瞧,发现陈瑞兰头歪在枕头上,嘴角残留着呕吐物。, 百拇医药(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