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72550
药物的肾损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6期
     ●谌贻璞 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

    谌贻璞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理事,曾任上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肾脏病学杂志等几十家杂志的主编及编委等职。

    在新药不断涌现、药物广泛应用的今天,必须十分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肾损害。药物肾损害多由西药引起,但是中药也能发生;肾损害部位以肾小管或(和)肾间质为主,但是也有以肾小球或(和)肾血管病变为主者;多数药物肾损害为急性病变,常诱发急性肾衰竭,但是少数也可为慢性肾脏病,并最终进入慢性肾衰竭。

    急性药物肾损害

    肾毒作用 这是导致急性药物肾损害的最主要机制。致病的药物常为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黏菌素E、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等)和造影剂(尤其是离子型的高渗造影剂),某些中药(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也能引起。这种肾损害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及持续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尤其当它们叠加使用时更易发生;同时也与病人肾脏状态相关,老年人(40岁后肾脏开始退行性变)、原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这种毒性肾损害。上述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上可出现非少尿型或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所以,临床医师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好剂量及用药时间,避免联合用药,老年人及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慎用,并应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用药(如减少药物剂量)。药物还可通过非肾毒性作用损害肾脏,如他汀类调脂药与贝特类调脂药或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