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72548
抗肿瘤药物肾损害(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6期
     ●余 靖 100082北京肿瘤医院内科

    抗肿瘤药物对肾及膀胱的损害

    直接性损害 抗肿瘤药物通过其原形或代谢产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泌尿系统细胞,通过该机制引起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间接性损害 对抗肿瘤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在化疗后迅速大量崩解,其细胞内物质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

    表1 引起肾损害的主要抗肿瘤药物

    1.肾前性肾损害

    心源性:ADM

    有效血容量减少:IL-2

    2.肾性损害

    肾小球性:ADM

    肾小管-间质性损害:PDD,MTX,亚硝基脲,光辉霉素

    血管性:MMC,VCR,PDD,BLM3

    膀胱损害:CTX,IFO

    常用的引起肾损害的抗肿瘤药物

    顺铂(PDD) 顺铂是金属类络合物,是最易发生肾毒性的化疗药物之一,其毒性作用可在用药后立刻发生,也可在长期用药中延迟发生。PDD造成的肾损害大多数在1个月左右恢复;大剂量反复应用造成的肾毒性十分严重,常不可逆。

    静滴PDD后大约2小时内,几乎所有的PDD都与血浆蛋白结合,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在用药结束后2~4小时)大部分PDD通过肾脏排泄掉。在排泄过程中,PDD及其代谢产物在肾小球过滤的同时,也可在肾小管再分泌和再吸收。

    PDD的肾脏毒性呈剂量依赖性。这种损害可能由于铂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时与肾近曲小管P3段细胞相互作用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