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040513
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药——长效干扰素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1期
     过去直认为a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是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这个治疗方案疗效并不尽如人意,a干扰素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受其蛋白质特性影响,即受蛋白质的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及其免疫原性的限制。a干扰素的半衰期为4~16小时,肌肉或皮下注射后3~8小时达到血清峰浓度。a干扰素制剂治疗丙肝,每周需注射3次,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导致其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和病毒水平的反跳。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安全、无活性、无毒的聚合物,常用于分子修饰。用PEG修饰蛋白类药物,可减少肾脏与细胞清除,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保护蛋白药物不被水解,降低毒性,降低免疫原性等。将PEG与干扰素结合,形成PEG干扰素,即所谓的长效干扰素,具有常规干扰素不能比拟的临床效果。长效干扰素的Ⅲ期临床研究,考察了长效干扰素对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慢性丙肝病人的疗效,结果表明,长效干扰素每周180ug,治疗48周时,55%~69%的病人丙肝病毒RNA转为阴性,而常规干扰素治疗的转阴率只有22%~28%。长效干扰素治疗组中,28%~39%的病人出现了SYR,而常规干扰素治疗组中只有10%~19%达到持久免疫应答。长效干扰素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是:皮下注射,每周180ug。长效干扰素治疗具有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症状,如疲劳、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和关节痛;其他不良反应还有脱发、失眠、恶心、腹泻和精神异常(抑郁和易怒)。不良反应大多数是轻、中度的。长效干扰素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下降和血小板减少,具体处理办法包括减少干扰素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GH-CSF)等。, 百拇医药(刘士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