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苷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评价
![]() |
第1页 |
参见附件(262KB,2页)。
源于植物的复合物洋地黄苷家族有很多成员,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有口服中效片剂地高辛和速效针剂西地兰。它们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却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于200多年前作为正性肌力药物用于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一一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可谓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但随着人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作用的认识,洋地黄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备受争议,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起,陆续进行的一些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为客观评价洋地黄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提供了证据。
洋地黄的作用机制
传统的正性肌力作用学说认为,洋地黄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而致心肌细胞内钙增加,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关于洋地黄治疗心衰作用机制的学说也渐呈多样。神经内分泌学说认为,洋地黄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感传出,减少肾素分泌,增强心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等神经内分泌机制而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近年又提出内源性调节因子学说:类强心苷的内源性调节因子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通过促钠利尿激素调节细胞外离子流,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循环Na+-K+-ATP酶来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洋地黄临床作用有效性评价
Hood等人综述了1966~2003年关于地高辛治疗心衰的疗效评价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13项,得出结论:地高辛对于正常窦性心律的心衰治疗是有益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KB,2页)。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