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13期
编号:11159736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预防和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孙卫平 赵明中
第1页

    参见附件(265KB,2页)。

    在过去的40年中,因慢性心力衰竭(CHF)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心衰的防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日益成熟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普及,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大大下降,再加上人口的老龄化,使得CHF的发病率急剧增加。CHF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0%,但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在我国,对有代表性的10个省市35~74岁15 518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的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也增加,65岁以上为1.3%(男性1.1%,女性1.5%)。心衰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缄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预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认识心力衰竭的分期

    美国最新的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将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分成四期:①心力衰竭易患期:存在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没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酗酒、服用对心脏有害的药物、风湿热和心肌病家族史。②无症状心力衰竭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厚和纤维化、左室扩张和收缩力低下、无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③心力衰竭期:有器质性心脏病,近期或是既往出现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④顽固性或终末期心力衰竭: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即使合理用药,静息时仍有心力衰竭的症状,需特殊干预。新的分期法是对NYHA心功能分级的补充,更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更重要的是新的分期法将没有任何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只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单独作为一期提出来,这是一个理念的改变与升华,让医患高度重视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有使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或酗酒史、风湿热病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与中医黄帝内经的观念一致,即“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之所在。

    慢性心力衰蝈的社预防

    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近2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从推广PCI/CABG对冠心病患者终末期的干预转向了上游预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