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13期
编号:11159653
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何 浪
第1页

    参见附件(249KB,2页)。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作用

    TENS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

    闸门控制学说 TENS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闸门控制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接受伤害性的刺激时,会根据当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作出主动的应答:或使疼痛加重,或使疼痛减轻。脊髓背角的第11层被认为是“闸门”所在。大脑的情绪活动通过下行抑制系统或下行易化系统来关闭或开放闸门,起到有力的调控作用。根据这一理论,TENS所产生的疼痛冲动使脊髓后角的胶质细胞(SG)兴奋,增强了SG细胞对传入纤维末梢的抑制作用而关闭闸门,不再传递其他疼痛冲动的刺激信号,从而缓解疼痛。

    内源性阿片系统 一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可能激活了脑内的内源性阿片多肽能神经元,引起内源性阿片样多肽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早先人们发现,低频TENS(4H2)引起的镇痛可以被阿片拮抗剂纳洛酮逆转,而高频刺激(200Hz)引起的镇痛不被逆转,提示低频刺激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肽释放。高强度TENS使腰段脑脊液中的脑啡肽明显升高,而强啡肽无明显变化,通过激活脊髓和延脑头端腹内侧μ阿片受体起作用: 常规TENS(弱强度、100Hz)使强啡肽有所升高,通过δ阿片受体起作用,脑啡肽不受影响。

    其他神经递质的参与 无论是人体或动物,一般只有80%左右的个体对TENS刺激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针刺镇痛无效的原因可能是神经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内阿片肽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过多的“抗阿片物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