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脂血症的饮食干预
小儿高脂血症的饮食干预治疗可分为两套饮食方案:第一套饮食方案——群体防治的饮食方案,要求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总热量的10%,总脂肪摄入量不超过饮食总热量的30%,胆固醇的摄入量<300 mg/d。如果严格按照第一套饮食干预方案干预3个月以上未见疗效,则需换用第二套干预方案,即将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至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的摄入量<200 mg/d,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往对于血脂紊乱儿童所进行的饮食干预实验研究较多。这些饮食干预研究的重点旨在观察患儿血脂的改善情况,同时评估饮食干预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美国儿童饮食干预研究协作组(DISC)针对663例8~10岁的高胆固醇血症患儿进行饮食干预和长期随访研究,干预方案是将总脂肪摄入控制在总热卡的28%,其中饱和脂肪酸小于总热卡的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卡的比率≥9%,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150 mg/d,在饮食干预的第1、3、7.4年对患儿进行随访。研究证实饮食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儿童的LDL-C水平,持续3年即有显著疗效,干预期间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血清铁浓度、红细胞叶酸含量、血清维生素A水平、锌元素水平、性发育、BMI) 均未受影响。日本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干预方案协作组(STRIP)对540例7个月婴儿进行饮食干预研究,即将饮食中脂肪供热占总热卡的30%~35%,并将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单链不饱和脂肪酸、多链不饱和脂肪酸比值限制在1:1:1,分别于3、5、7岁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发现干预组血脂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儿童生长发育未受影响。有学者对10~17岁男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直接应用第二套饮食方案进行干预(将饱和脂肪酸占热卡的百分比降低到7%以下,胆固醇的日摄入量降低至200 mg以下),结果表明与第一套饮食方案相比,第二套饮食方案可使患儿LDL-C水平产生更大程度的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来讲,在降低饮食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含量的基础上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油酸,油酸是橄榄油、菜子油等的主要成分,具有公认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虽然不能降低血TC、LDL-C及apoB水平,但可维持血HDL-C及apoAI的水平;另外油酸能通过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及调节血小板的聚集来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早期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患儿饮食中油酸的含量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血脂紊乱儿童饮食中添加油酸的干预研究并不多,Gulesserian等对17例4~19岁FH患儿进行了饮食中添加菜子油的干预,结果与干预之前相比,患儿血TG水平下降了29%,LDL-C水平下降了27%,TC及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10%与7%。饮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两类:即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来源于各种植物油(特别是谷物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来源于豆油、菜子油及亚麻子油。深海鱼油中含有大量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降低血TC、LDL-C水平的作用,另外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显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TG的作用。Clarke等对11例11~21岁杂合子FH患儿进行了在低脂饮食基础上添加鱼油(EPA含量18%,其他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2%) 的临床实验,鱼油添加的剂量为初期1 g/日,在试验的第5、6月时逐渐增加至5 g/日,结果发现患儿血TG水平有轻度下降(由2.91±1.29 mmol/L下降至2.14±1.08 mmol/L)。由于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此后对于小儿血脂紊乱患者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停止。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在2002年发表的心血管健康指导原则中对NCEP推荐的饮食控制方案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强调饮食中应该添加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包括不可溶性和可溶性两种,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主要存在于豆类、燕麦、欧车前种子中。可溶性纤维素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从而越发广泛地被作为血脂紊乱患儿的饮食添加剂。多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添加可溶性纤维素可降低高脂血症患儿的血脂水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百拇医药(刘 颖 杜军保)
以往对于血脂紊乱儿童所进行的饮食干预实验研究较多。这些饮食干预研究的重点旨在观察患儿血脂的改善情况,同时评估饮食干预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美国儿童饮食干预研究协作组(DISC)针对663例8~10岁的高胆固醇血症患儿进行饮食干预和长期随访研究,干预方案是将总脂肪摄入控制在总热卡的28%,其中饱和脂肪酸小于总热卡的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卡的比率≥9%,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150 mg/d,在饮食干预的第1、3、7.4年对患儿进行随访。研究证实饮食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儿童的LDL-C水平,持续3年即有显著疗效,干预期间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血清铁浓度、红细胞叶酸含量、血清维生素A水平、锌元素水平、性发育、BMI) 均未受影响。日本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干预方案协作组(STRIP)对540例7个月婴儿进行饮食干预研究,即将饮食中脂肪供热占总热卡的30%~35%,并将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单链不饱和脂肪酸、多链不饱和脂肪酸比值限制在1:1:1,分别于3、5、7岁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发现干预组血脂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儿童生长发育未受影响。有学者对10~17岁男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直接应用第二套饮食方案进行干预(将饱和脂肪酸占热卡的百分比降低到7%以下,胆固醇的日摄入量降低至200 mg以下),结果表明与第一套饮食方案相比,第二套饮食方案可使患儿LDL-C水平产生更大程度的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来讲,在降低饮食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含量的基础上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油酸,油酸是橄榄油、菜子油等的主要成分,具有公认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虽然不能降低血TC、LDL-C及apoB水平,但可维持血HDL-C及apoAI的水平;另外油酸能通过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及调节血小板的聚集来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早期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患儿饮食中油酸的含量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血脂紊乱儿童饮食中添加油酸的干预研究并不多,Gulesserian等对17例4~19岁FH患儿进行了饮食中添加菜子油的干预,结果与干预之前相比,患儿血TG水平下降了29%,LDL-C水平下降了27%,TC及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10%与7%。饮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两类:即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来源于各种植物油(特别是谷物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来源于豆油、菜子油及亚麻子油。深海鱼油中含有大量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降低血TC、LDL-C水平的作用,另外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显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TG的作用。Clarke等对11例11~21岁杂合子FH患儿进行了在低脂饮食基础上添加鱼油(EPA含量18%,其他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2%) 的临床实验,鱼油添加的剂量为初期1 g/日,在试验的第5、6月时逐渐增加至5 g/日,结果发现患儿血TG水平有轻度下降(由2.91±1.29 mmol/L下降至2.14±1.08 mmol/L)。由于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此后对于小儿血脂紊乱患者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停止。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在2002年发表的心血管健康指导原则中对NCEP推荐的饮食控制方案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强调饮食中应该添加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包括不可溶性和可溶性两种,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主要存在于豆类、燕麦、欧车前种子中。可溶性纤维素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从而越发广泛地被作为血脂紊乱患儿的饮食添加剂。多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添加可溶性纤维素可降低高脂血症患儿的血脂水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百拇医药(刘 颖 杜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