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不再成为束缚
父母在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
上期案例中的父亲Y先生生长于一个大家庭,强势的母亲和姐姐使他很早就认同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配合/妥协意味着相安无事”的策略被直接引入到他自己与配偶的婚姻中。母亲C女士由于幼年父母早亡而导致强烈的不安全感,并由此激发其控制欲,使她不断给自己和家人订立更高的标准,她生怕任何形式的懈怠会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她从不享乐,缺乏生活乐趣,她把自己学生任何形式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称为“不思进取”,她让周围所有人感受到她的焦虑,一种永无止境进取和提高的焦虑。无论是丈夫、孩子、学生、亲属,只要是她亲近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人面前没有优点,她从不表扬、赞赏、激励,她只会贬低别人成绩的价值,或低估别人的能力。Y先生因为对妻子的依赖,除了为自保竭力妥协外,完全放弃了在家庭暴力面前保护孩子的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婚姻的依恋模式:丈夫的依赖+妻子的控制,形成一个孩子感觉被围堵、禁锢、缺少温情的焦虑环境。当然,在这个焦虑环境中挣扎的也包括这对夫妻。
, 百拇医药
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的关键时期遭受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这个焦虑解决和处理的方式
这对夫妻及其家庭的关键期早在Y先生和C女士刚刚确定恋爱关系时就已经开始了。Y先生当时刚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工作岗位,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突然罹患当时还十分难以治愈的肺结核,这对恋人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挫折。尽管周围不少人反对C女士继续与病重的恋人发展关系,但是,对于失去亲密关系过度恐惧的她打算不计成本地挽救自己的“亲人”(就像她想挽救当年她没机会挽救的父母一样),为确立亲密关系付出代价。这样的开始使得C女士从建立关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拯救者,她以一个超人的形象一次又一次的不懈努力,把这个家庭带进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新境界。近40岁时,她为了追求事业的新高峰毅然离开重视、培养她的单位,克服难以逾越的困难把全家带到了北京,并在短时间内使自己在新单位立足,再度成为业务骨干。同行、同学们的赞许和嫉妒成为她证明自己能力的铁证,“我为家庭呕心沥血”的烙印深深植根于她的头脑之中。与此同时,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了接近神的位置:丈夫一直牢记着他所受到的恩惠,绝不容自己对妻子的任何行为有半点违拗;孩子们被灌输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妈妈打我们是为我们好,妈妈的愿望高于一切”的观念。这个家庭在一个“讨好”的怪圈里循环着:母亲超出自己能力地付出,以此讨好家人,以得到家人绝对的服从和认可;父亲克制自己的一切不同意见,以此讨好妻子,以证明“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孩子们则以满足父母一切要求并“眼巴巴”盼望得到赞许,得不到即付出更多努力来讨好父母,以此证明“我是一个配得到父母爱的好孩子”。这样的模式使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认定:爱不可能凭空获得,一切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我需要为获得爱付出很多努力,而且很可能最终依然得不到爱。这样的假设使两个女儿多次遭遇爱情中的背叛,我们可以依稀辨别其原因:她们在一段本来风平浪静的关系里会不时产生疑惑,进而滋生事端,一旦对方以“无事生非”为理由提出相反意见,一场真正的风暴就来临了。结果是:爱情总以女儿的高投入为开始,最终以对方的“不知好歹”为结束。其中长女J的婚姻也很典型地投射出这个家庭的问题:J一直苦于得不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认可,为了得到好评不惜常年入不敷出地以分期付款形式为父母购买大房子居住;在全职工作十分劳累的情况下,依然因为母亲认为她学历不够高而进修在职学位。原本对亲密关系十分恐惧的她甚至由于“不忍看到母亲因为没有第三代而流露的痛苦”,毅然与一有妇之夫来往并生育了后代。后来J与该男士虽然结了婚,但是在她对于该男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母亲C的身影。J说:“他很挑剔,非常难讨好,从他嘴里从来听不到任何好话;不管你干得多辛苦、多努力,他总能一眼就把错给挑出来;他具有只用一句话就让你沮丧到家的本事;他对自己包裹得很严,绝对不交流、不坦诚,更不信任……”——J下意识地给自己挑了另一个“母亲”,以便使过去的压力和痛苦得以延续,或者说不让局面出现“失去母亲控制”的断档。这样的重复来自于“情境熟悉”,正如一位智者说过的:“我们不会寻找一个陌生人,只会找到那个让我们觉得熟悉的、似曾相识的。”
, 百拇医药
“自我分化”有多轴延承,如何消耗生命能量是其中之一。分化水平低的人,生命能量的大部分用于关注亲属和他人:寻求并给予他人认可;试图取悦他人;支持他人或寻求自我支持;赢得爱或对失败的爱做出反应。鲍恩在他的著作中对这类人的论述是:一个典型“感觉”型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和谐与否都能做出反应……所以,生命中大部分能量用于“爱着”和寻找“爱”,结果,用于自我决策、直达目标的活动能量就很少了。
分化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人对他人依恋的程度来衡量。其中最极端的程度就是“共生”:任何一个个体离开另一个都活不成,在他们强烈的相互依恋关系网中,一个人的改变有可能给其他人带来极大的不快和痛苦。程度稍低的称为“融合”,在这个程度上的依恋中,人们自我的界限依然十分模糊,几乎是共有一个“自我”,个体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思想、想像、情感,甚至身体感觉都变成了他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案例中,当Y先生因癌症住院治疗时,全家人所感受到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煎熬,以致整个家庭失去平衡感和安定感的经历,与这样的依恋水平是非常接近的。
, 百拇医药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鲍恩在论述有关“分化”理论时,常论及一种与分化对立的“未分化”状态,此状态跟慢性焦虑的概念几乎是等同的,而慢性焦虑在关系网中显示了一种对他人的强烈需要和极易受伤害的各种症状。未分化的程度决定了配偶之间的依恋程度,未分化的程度越高,在关系中拥有的自我就越少,彼此对对方的需要、要求就越多;一方对另一方差异的忍耐度就越差,当差异的出现不可避免时,焦虑就越多。这个充满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被鲍恩称为“核心家庭情感过程”,它包括“情感疏远”、“冲突”、“功能转换”及“两人关系扩展为三人关系”这些症状。其中配偶间“功能转换”这个症状在这个案例中表现尤为明显。根据鲍恩的介绍,这个症状首先表现为一方或夫妻双方的功能障碍。夫妻双方行动程序配合十分默契,一方倾向于掌握局面和照顾对方(例如本案中的Y先生),这是对对方的决定和对自己的责任作出让步的一方;不断地让步导致他日益增加虚弱感,进而导致其身体或情绪发生障碍;而另一方因对方的妥协,已无法摆脱像锁链般的责任,只能以牺牲自我的追求来担负责任,鲍恩称其是“被钉在了占上风的位置”(这正是本案中C女士的真实写照)。
, 百拇医药
在这个家庭中最终出现的功能性障碍当属Y先生常年的高血压、慢性胃病病史,及C女士中年即罹患心脏病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了。扩展到下一代,长女J和Q的长期过食问题、J的慢性胃病、Q的慢性哮喘也属于非常典型的例证。其中进食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被认为是“内心无力的能量补充”,哮喘则代表着被窒息、压制的呼吸焦虑,这些都是幼年伤害最明显的透露。
这些饱含家族历史的情绪特征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专业人士帮助下认真处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是很常见的事。因此当我们初接触一个家庭的时候常有这样的感觉:这家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异常雷同,如果我们能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家人,我们还会发现在不同辈份的人们之间存有几乎相同的经历,特别是相同处世方法和手段处理后一样的结局。因此,当我们面对的求助者是一个家庭的时候,怎样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切入并接触问题,进而怎样力求完善地解决这个家庭的问题是很有讲究的。(未完待续)
, 百拇医药
信息速递
谨防医疗照射致癌
由于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的广泛应用,使众多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当前大约15%的公众电离辐射来源于人工辐射源,几乎均由诊断性X线产生。接受多次X线检查的病人患癌的危险增加,特别是儿童。
研究发现,多年前曾做牙科和其他X线检查的病人,若当时照射剂量高,可使其患白血病、腮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据专家估算,在英国累计癌症的0.6%归因于诊断性放射线,相当于每年700人因此患癌;日本每年应用X线的诊断量是英国的3倍,放射线所致的癌症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为3.2%,相当于每年7 500人因此患癌。
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乳腺炎、良性妇科功能失调、良性运动系统损伤、胃溃疡、少年儿童皮肤血管瘤、头癣、甲状腺肿大、扁桃体肿大、痤疮的照射区及附近患癌的危险性增加。
放射继发癌是高剂量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长期严重的并发症。一方面癌症治疗的显著进步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另一方面因放射治疗引起的继发癌也在增加。
医生提示:应合理应用X射线和CT检查,对婴幼儿和孕妇进行放射性检查要慎重,检查时尽量避开性腺、眼晶体、甲状腺等重要器官。对非投照部位的重要器官要进行屏蔽。, 百拇医药(毕金仪)
上期案例中的父亲Y先生生长于一个大家庭,强势的母亲和姐姐使他很早就认同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配合/妥协意味着相安无事”的策略被直接引入到他自己与配偶的婚姻中。母亲C女士由于幼年父母早亡而导致强烈的不安全感,并由此激发其控制欲,使她不断给自己和家人订立更高的标准,她生怕任何形式的懈怠会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她从不享乐,缺乏生活乐趣,她把自己学生任何形式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称为“不思进取”,她让周围所有人感受到她的焦虑,一种永无止境进取和提高的焦虑。无论是丈夫、孩子、学生、亲属,只要是她亲近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人面前没有优点,她从不表扬、赞赏、激励,她只会贬低别人成绩的价值,或低估别人的能力。Y先生因为对妻子的依赖,除了为自保竭力妥协外,完全放弃了在家庭暴力面前保护孩子的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婚姻的依恋模式:丈夫的依赖+妻子的控制,形成一个孩子感觉被围堵、禁锢、缺少温情的焦虑环境。当然,在这个焦虑环境中挣扎的也包括这对夫妻。
, 百拇医药
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的关键时期遭受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这个焦虑解决和处理的方式
这对夫妻及其家庭的关键期早在Y先生和C女士刚刚确定恋爱关系时就已经开始了。Y先生当时刚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工作岗位,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突然罹患当时还十分难以治愈的肺结核,这对恋人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挫折。尽管周围不少人反对C女士继续与病重的恋人发展关系,但是,对于失去亲密关系过度恐惧的她打算不计成本地挽救自己的“亲人”(就像她想挽救当年她没机会挽救的父母一样),为确立亲密关系付出代价。这样的开始使得C女士从建立关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拯救者,她以一个超人的形象一次又一次的不懈努力,把这个家庭带进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新境界。近40岁时,她为了追求事业的新高峰毅然离开重视、培养她的单位,克服难以逾越的困难把全家带到了北京,并在短时间内使自己在新单位立足,再度成为业务骨干。同行、同学们的赞许和嫉妒成为她证明自己能力的铁证,“我为家庭呕心沥血”的烙印深深植根于她的头脑之中。与此同时,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了接近神的位置:丈夫一直牢记着他所受到的恩惠,绝不容自己对妻子的任何行为有半点违拗;孩子们被灌输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妈妈打我们是为我们好,妈妈的愿望高于一切”的观念。这个家庭在一个“讨好”的怪圈里循环着:母亲超出自己能力地付出,以此讨好家人,以得到家人绝对的服从和认可;父亲克制自己的一切不同意见,以此讨好妻子,以证明“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孩子们则以满足父母一切要求并“眼巴巴”盼望得到赞许,得不到即付出更多努力来讨好父母,以此证明“我是一个配得到父母爱的好孩子”。这样的模式使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认定:爱不可能凭空获得,一切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我需要为获得爱付出很多努力,而且很可能最终依然得不到爱。这样的假设使两个女儿多次遭遇爱情中的背叛,我们可以依稀辨别其原因:她们在一段本来风平浪静的关系里会不时产生疑惑,进而滋生事端,一旦对方以“无事生非”为理由提出相反意见,一场真正的风暴就来临了。结果是:爱情总以女儿的高投入为开始,最终以对方的“不知好歹”为结束。其中长女J的婚姻也很典型地投射出这个家庭的问题:J一直苦于得不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认可,为了得到好评不惜常年入不敷出地以分期付款形式为父母购买大房子居住;在全职工作十分劳累的情况下,依然因为母亲认为她学历不够高而进修在职学位。原本对亲密关系十分恐惧的她甚至由于“不忍看到母亲因为没有第三代而流露的痛苦”,毅然与一有妇之夫来往并生育了后代。后来J与该男士虽然结了婚,但是在她对于该男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母亲C的身影。J说:“他很挑剔,非常难讨好,从他嘴里从来听不到任何好话;不管你干得多辛苦、多努力,他总能一眼就把错给挑出来;他具有只用一句话就让你沮丧到家的本事;他对自己包裹得很严,绝对不交流、不坦诚,更不信任……”——J下意识地给自己挑了另一个“母亲”,以便使过去的压力和痛苦得以延续,或者说不让局面出现“失去母亲控制”的断档。这样的重复来自于“情境熟悉”,正如一位智者说过的:“我们不会寻找一个陌生人,只会找到那个让我们觉得熟悉的、似曾相识的。”
, 百拇医药
“自我分化”有多轴延承,如何消耗生命能量是其中之一。分化水平低的人,生命能量的大部分用于关注亲属和他人:寻求并给予他人认可;试图取悦他人;支持他人或寻求自我支持;赢得爱或对失败的爱做出反应。鲍恩在他的著作中对这类人的论述是:一个典型“感觉”型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和谐与否都能做出反应……所以,生命中大部分能量用于“爱着”和寻找“爱”,结果,用于自我决策、直达目标的活动能量就很少了。
分化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人对他人依恋的程度来衡量。其中最极端的程度就是“共生”:任何一个个体离开另一个都活不成,在他们强烈的相互依恋关系网中,一个人的改变有可能给其他人带来极大的不快和痛苦。程度稍低的称为“融合”,在这个程度上的依恋中,人们自我的界限依然十分模糊,几乎是共有一个“自我”,个体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思想、想像、情感,甚至身体感觉都变成了他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案例中,当Y先生因癌症住院治疗时,全家人所感受到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煎熬,以致整个家庭失去平衡感和安定感的经历,与这样的依恋水平是非常接近的。
, 百拇医药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鲍恩在论述有关“分化”理论时,常论及一种与分化对立的“未分化”状态,此状态跟慢性焦虑的概念几乎是等同的,而慢性焦虑在关系网中显示了一种对他人的强烈需要和极易受伤害的各种症状。未分化的程度决定了配偶之间的依恋程度,未分化的程度越高,在关系中拥有的自我就越少,彼此对对方的需要、要求就越多;一方对另一方差异的忍耐度就越差,当差异的出现不可避免时,焦虑就越多。这个充满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被鲍恩称为“核心家庭情感过程”,它包括“情感疏远”、“冲突”、“功能转换”及“两人关系扩展为三人关系”这些症状。其中配偶间“功能转换”这个症状在这个案例中表现尤为明显。根据鲍恩的介绍,这个症状首先表现为一方或夫妻双方的功能障碍。夫妻双方行动程序配合十分默契,一方倾向于掌握局面和照顾对方(例如本案中的Y先生),这是对对方的决定和对自己的责任作出让步的一方;不断地让步导致他日益增加虚弱感,进而导致其身体或情绪发生障碍;而另一方因对方的妥协,已无法摆脱像锁链般的责任,只能以牺牲自我的追求来担负责任,鲍恩称其是“被钉在了占上风的位置”(这正是本案中C女士的真实写照)。
, 百拇医药
在这个家庭中最终出现的功能性障碍当属Y先生常年的高血压、慢性胃病病史,及C女士中年即罹患心脏病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了。扩展到下一代,长女J和Q的长期过食问题、J的慢性胃病、Q的慢性哮喘也属于非常典型的例证。其中进食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被认为是“内心无力的能量补充”,哮喘则代表着被窒息、压制的呼吸焦虑,这些都是幼年伤害最明显的透露。
这些饱含家族历史的情绪特征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专业人士帮助下认真处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是很常见的事。因此当我们初接触一个家庭的时候常有这样的感觉:这家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异常雷同,如果我们能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家人,我们还会发现在不同辈份的人们之间存有几乎相同的经历,特别是相同处世方法和手段处理后一样的结局。因此,当我们面对的求助者是一个家庭的时候,怎样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切入并接触问题,进而怎样力求完善地解决这个家庭的问题是很有讲究的。(未完待续)
, 百拇医药
信息速递
谨防医疗照射致癌
由于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的广泛应用,使众多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当前大约15%的公众电离辐射来源于人工辐射源,几乎均由诊断性X线产生。接受多次X线检查的病人患癌的危险增加,特别是儿童。
研究发现,多年前曾做牙科和其他X线检查的病人,若当时照射剂量高,可使其患白血病、腮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据专家估算,在英国累计癌症的0.6%归因于诊断性放射线,相当于每年700人因此患癌;日本每年应用X线的诊断量是英国的3倍,放射线所致的癌症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为3.2%,相当于每年7 500人因此患癌。
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乳腺炎、良性妇科功能失调、良性运动系统损伤、胃溃疡、少年儿童皮肤血管瘤、头癣、甲状腺肿大、扁桃体肿大、痤疮的照射区及附近患癌的危险性增加。
放射继发癌是高剂量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长期严重的并发症。一方面癌症治疗的显著进步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另一方面因放射治疗引起的继发癌也在增加。
医生提示:应合理应用X射线和CT检查,对婴幼儿和孕妇进行放射性检查要慎重,检查时尽量避开性腺、眼晶体、甲状腺等重要器官。对非投照部位的重要器官要进行屏蔽。, 百拇医药(毕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