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05632
别嘌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新用途(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3期
     第2天开始膀胱灌注氟脲嘧啶1000mg膀胱灌注每日1次,每周5次,25~30次为1个疗程。灌注后保留1~2小时排出,治疗中每周血尿常规检查1次。治疗结束后休息1周膀胱镜检查和活检,同治疗前进行比较,判断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治疗1~2疗程71例;治疗3疗程l例。治疗1~2疗程肿瘤全部消失30例(41.67%);肿瘤缩小1/2以上者30例(41.67);肿瘤缩小不足1/2者9例(12.50%):3例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肿瘤无缩小。72例患者每天连续行膀胱灌注氟脲嘧啶1000 mg,正常膀胱粘膜无明显影响。

    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该药对治疗美国人皮肤利什曼病确实有很高疗效。以前,包括锑化合物的常规疗法只有部分疗效。在一项随机、双盲比较研究中,Martinez和Marr证明用药1年的治愈率,别嘌醇为70~80%,锑为30%,未用药为O。别嘌醇剂量20mg/kg,用药15天,该剂量远大于治疗血尿酸过多所用的量。

    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一般可达10%,但。肾病患者可高达15%以上。皮疹、荨麻疹、红斑样皮疹、丘疹水泡性反应和瘙痒是短暂性的,停药后很快消失,但如再次用药,上述症状会复发。危险性的皮肤反应如剥脱性皮炎和表皮坏死(Lyell氏综合征)极罕见,但可能发生。在治疗期间也会出现肌肉疼痛。

    别嘌呤醇治疗时最危险的因素是预先存在的。肾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会造成皮肤反应发生率高、全身性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关于。肾功能损害和过敏反应是否与应用该药确实有密切联系还是因药物排泄减少产生积累而引起的,迄今尚未肯定。除非同时给予秋水仙碱,否则在别嘌呤醇治疗早期,痛风可能加剧。

    参考文献

    1 覃珍,陈超,别嘌醇研究的新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1):1220。

    2 马建芳,别嘌醇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效应,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13(2):106。

    3 高维谊,别嘌醇对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3):151。

    4 黄绍平,别嘌醇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疗效观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493。

    5 王悦,强的松,别嘌醇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交通医学,1996,10(4):22。

    6 李本义,硝苯地平和别嘌醇对高能冲击波导致的肾功能改变的防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1):692。

    7 别嘌醇预防5一Fu治疗膀胱肿瘤引起药物性膀胱炎72例临床观察,武警医学院学报,2002,11(2):107。

    8 苏长海,辅助性抗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医师进修杂志,1995,18(5):29。

    9 唐章龙,唐健,别嘌醇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58例疗效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4):5。

    10 王曾庚,吴清华,别嘌醇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2):163。

    11 鹿红,别嘌醇新用途,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5、11(2):35。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平成斌 陈冠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