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79523
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联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结论: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用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24小时动态血压

    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约占老年高血压79.01%。对ISH的治疗,期望降低收缩压而不影响舒张压,何种降压方式更为有效和恰当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探讨并比较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用对老年ISH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来我院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60~70岁,平均64.1±3.3岁。病例采集标准:根据1999年WHO/ISH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者不列入本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口服;另一组用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http://www.100md.com
    血压监测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接受24小时ABPM。采用美国SPACELABS公司的SPACE型无创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袖带固定于左上肢,24小时血压测定为6:00~21:59和22:00~5:59两阶段,前者为白昼血压,每20分钟测1次,后者为夜间血压,每30分钟测1次。分项判定用药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DBP);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小时平均动脉压、脉压及心率的变化。

    疗效判定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判定疗效,即24小时血压平均值降低10~12/5~8mmHg以上者为有效。用药后收缩压<140mmHg为降压达标。分别计算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和达标率。

    所有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间比较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 百拇医药
    结果两组降压幅度比较:在经4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1.63±7.8mmHg和4.8±4.8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了8.8±4.7mmHg;对照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1.3±5.2mmHg和5.9±2.8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了8.7±3.0mmHg,组间比较收缩压和脉压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对舒张压的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

    有效率和达标率: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平均值下降10~12/5~8mmhg以上的疗效判定,本研究以收缩压下降≥10mmHg判定为有效。用药后收缩压<140mm为降压达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达标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达标率55.3%,差异有显著性(P<0.05)。

    实验室检查:服药后两组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讨 论

    氨氯地平是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长效制剂,其半衰期长达35小时,对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直接扩张小动脉,降压效果确切,降压持续时间长,能较好地控制24小时血压,适合老年人血压波动大的特点,并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从而改善左心室的顺应性和泵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老年人血浆肾素活性较低,血浆容量相对增加,而利尿剂使细胞外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对降低老年人的血压更为有效。目前临床普遍把此类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噻嗪类利尿剂为首选药,主张小剂量应用,不仅具有与大剂量相同的降压效果,而且安全、有效,无明显代谢性反应。, http://www.100md.com(柯小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