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22期
编号:11518606
真菌性皮肤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2期
     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皮肤癣菌病,系由浅部真菌侵入人体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简称癣。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手足癣及甲真菌病如下。

    手癣和足癣

    病因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占60%以上,已成为我国当前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传播途径 本病系通过接触传染。在公共浴池洗浴,穿公用拖鞋,穿用患者的鞋、袜、手套,使用公共浴巾等均易感染。

    临床表现 ①足癣:多见于成人,男女均可罹患,常于夏季加重,秋季减轻,若未彻底治疗,可迁延多年不愈。根据皮损特点,手足癣可分为三型,但三者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a.水疱鳞屑型:为最多见的一型。常于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或疱疹,群集或散在,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祛除疱壁可露出鲜红糜烂面或呈蜂窝状基底。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剧痒。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或片状脱屑,皮损可不断向外周蔓延。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为主。b.浸渍糜烂型:常见于第4~5趾间。角质层浸渍、松软、发白,剥离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本型继发感染,可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甚或静脉炎。如不彻底治疗,可反复发作,最后并发慢性淋巴水肿,在老年人偶而可见。c.角化过度型:本型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足跟、足跖、足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干燥、脱屑。自觉症状轻微。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可向足背蔓延。本型病期较长,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可继发感染。②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损害病初多限于一侧,常始于掌心、第2、。第3或第4指掌处,逐渐发展,久之可累及整个手掌。损害初起时常有深在性小水疱散在分布。继而常以脱屑为主,皮纹加深,皮肤粗糙,病久者常表现为角化增厚。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但仍可不断向外扩展,尤其夏季扩展较快。自觉症状多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本病常以一种类型为主或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从某一类型转向另一型,一般夏季表现为水疱鳞屑型,而冬季表现为角化过度型。足癣的浸渍糜烂型,易继发感染,炎症明显可以引发癣菌疹。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手足癣的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培养可以明显诊断。但应与湿疹、汗疱疹区别。

    湿疹 可发生任何部位,有明显的对称分布特征。皮疹为多形性,丘疹、水疱、糜烂、结痂等,但以渗出倾向为明显。伴有瘙痒,常反复发作,可自然缓解。真菌镜检阴性。

    汗疱疹 常对称发生于青少年手掌或足跖部位,有时侵及指、趾侧缘。皮损为位于表皮深部的粟粒大小水疱,可有轻度瘙痒。常伴有手足多汗。真菌镜检阴性。

    预防和治疗 应及时彻底治疗浅部真菌病,以消灭传染源;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不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伴有甲真菌病者,应同时治疗,以免互相传染。
, http://www.100md.com
    外用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分别处理。①水疱鳞屑型:可用联苯苄唑霜或布替萘芬霜,外擦,每日2~3次。②浸渍糜烂型:可用足癣粉,渗液明显者可采用1/5000高锰酸钾浸足或湿敷,每日1~2次。③角化过度型:无皲裂时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或与酊剂交替,每日1~2次。

    内用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应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引发癣菌疹时,应积极治疗活动病灶的同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甲真菌病

    系指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的总称。而甲癣乃特指皮肤癣菌所致的甲部感染。

    病因 本病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占首位。其次为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同一病甲偶可感染两种以上的致病真菌。甲真菌病多由手足癣直接接触感染。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 甲真菌病在皮肤癣菌病中约占30%,而手足癣患者中约有50%伴有甲真菌病,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分型如下:①白色浅表型:真菌从甲面侵入,表现为不整形白色混浊斑,久之甲板变形、增厚、变脆,失去光泽,凹凸不平。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可伴发甲沟炎。②远端侧位甲下型: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真菌从一侧甲廓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变灰、混浊、增厚,甲板凹凸不平,甚而破损。③近端甲下型:真菌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甲根部增厚、粗糙、凹凸不平或破损。④全甲毁损型:表现整个甲板变灰,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表面角化粗糙、增厚。本病病程缓慢,如不治疗可迁延终生,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可继发甲沟炎,出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炎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甲变色、失去光泽、增厚、破损及甲下糠化、易脆,结合真菌镜检即可确诊,必要时可做真菌培养。但需与甲营养不良、银屑病、慢性湿疹所致的甲病相鉴别。

    治疗 由于药物不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缓慢,故治疗较为困难。

    外用药物治疗:适用于表浅且未累及甲根的损害。先用小刀修去病甲后,外涂30%冰醋酸或3%~5%碘酊,每日2次,2~6个月,直至新甲生成为止;亦可采用40%尿素软膏封包溶甲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

    内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不能奏效时,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同时与外用药物联用可提高疗效。, 百拇医药(姜秀英 曹淑梅 李 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