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7808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2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期
     资料与方法

    例1 男,6个月。因“间歇性血尿1周,发热1天”于2002年9月12口入院,2002年9月25日出院。入院前1周出现间歇性葡萄酒样尿伴尿中血凝块、及尿频、尿线变细、尿程变短,在当地医院按“尿路感染”治疗缓解。入院后曾按“血尿原因待查”治疗无好转,症状同前。入院后期较频繁出现尿路梗阻/尿潴留症状。病后日渐消瘦。食欲差,体温波动于36.2~37.8℃。体检:营养发育中等,轻度贫血貌,其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可见新鲜红细胞.白细胞3~8个/HP,血常规:Hb 88g/L,WBC4.0×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2%,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血沉、电解质均正常,甲胎蛋白(-)。入院当日B超:膀胱内壁较光滑,膀胱内可见絮状不规则回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结论:膀胱内絮状物(考虑凝血块)。入院1周后患儿出现完全性尿路梗阻,尿道外口可见白色软组织堵塞,将白色软组织拔出后患儿尿路梗阻症状缓解。并将软组织送病理检查。当日B超复查:膀胱4~6点位置可见2.5cm×1.7cm杂乱稍强回声团,边界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结论:膀胱内实性占位,①出血后纤维蛋白团块可能,②不排除膀胱壁新生物。当日CT扫描提示:①考虑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膀胱底部三角区分叶状肿块2 cm×2.5cm×3cm,②膀胱内尿潴留,⑧双肾盂积水(逆行性)。9月24日病理检查提示:送检组织表面被覆完整的黏膜上皮,黏膜下为致密带,由2~3层退变梭形细胞构成,与黏膜面平行,病理诊断:膀胱葡萄状肉瘤。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出院后2个月死亡。

    例2男,2岁4个月,因“血尿半月,排尿困难5天”入院。查体:营养发育中等,中度贫血貌,下腹饱满,压痛,经导尿后未扪及腹部肿块,下腹饱满,压痛消失,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可见新鲜红细胞,白细胞3~8个/HP,血常规:Hb62 g/L,WBC 7.8×109/L.中性粒细胞0.77,淋巴细胞0.19,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血沉、电解质均正常。甲胎蛋白(一)。B超:提示膀胱底部肿物,肿块为2.5 cm×3.5 cm×3cm,CT检查发现膀胱底部三角区分叶状肿块,大小不一的软组织影突入膀胱内.增强扫描见充满造影剂的膀胱内有大小不等葡萄状的充盈缺损。静脉肾盂造影(IVP)示:膀胱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主要位于膀胱基底部:上尿路正常。由于有了第1例的经验,本病例临床思路从尿路梗阻/尿潴留着手,考虑膀胱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建议患儿转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在该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开膀胱后见“膀胱前壁及尿道内口有葡萄状肉瘤,呈分叶状凸入膀胱腔,为实质性肿块,表面颗粒感明显,有黏滑感”。术后行膀胱内一次性灌注丝裂霉素10 mg后出院。术后回成都。我院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

    讨论

    横纹肌肉瘤(RMS)来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叶细胞,由多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所组成,是儿童软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60%~70%的患儿于6岁前发病并诊断。RMS以泌尿生殖系多见,其次为四肢。膀胱横纹肌肉瘸常发生于幼儿及较大儿童,常为多发息肉样肿块,好发于膀胱三角区颈部及尿道内口,可广泛扩展;肿瘤生长迅速,局部浸润明显,转移早且广泛,恶性程度很高:由于肿瘤肉眼观察呈半透明黏液水肿状,如葡萄串样,故又称葡萄状肉瘤。葡萄状肉瘤的“肉眼形态呈息肉状或葡萄簇状,表面光滑,半透明,易误认为是良性病变,而且肿瘤细胞不分泌甲胎蛋白”,确诊需病理检查。电镜检查见瘤细胞胞浆内含有肌微丝。有助于诊断。治疗按照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分期(I期:肿瘤局限于原发肌肉或原发器官,无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II期:肿瘤除局部病变外,还伴有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或邻近器官被侵犯。III期:肿瘸不能完全切除或仅能行活体组织检查。Ⅳ期:肿瘤已向远处全身转移,如转移至肝脏、骨、骨髓、脑及远离肿瘤的肌肉或淋巴结),I~Il期可根据肿瘤的部位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化疗;Ⅲ~Ⅳ期肿瘤不适合手术,采用放、化疗治疗。, http://www.100md.com(汤朝骞 徐 冰 卢慧英 张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