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6731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3期
     患者,男,19岁,无业;家庭成员无精神病史。患者出生后由养父领养,从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颓废,喜欢恶作剧;上学后,不断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辱骂老师,在课堂上解剖老鼠和麻雀;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的男女同学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露在外面;小学毕业经补考升入初中,初一时因三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后因表现太差被勒令退学;在家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至和父母对打:14岁时被儿童医院诊断为多动症,药糖治疗效果不佳;被送进工读学校就读。经常借故离校,一两个月不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多次盗窃公共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进工厂,常常旷工,招引一些朋友在家中吃喝玩乐,多次聚赌,结交不三不四的女性,经常打骂祖母;18岁时与人寻衅闹事,纠集同伙用棍棒和皮带毒打他人:骑车撞了人,反诬陷对方,拳打脚踢;因毒打他人致伤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患者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述从小任性,受家人溺爱;上学后贪玩,爱和同座讲话.坐不住,成绩下降:因和父母吵架,左邻右舍都讨厌他,名声坏了;不承认干了坏事,对打人情节避重就轻:否认与父母对打,说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去就后悔了;想到家庭很温暖,过去胡闹是不懂事,自己年龄还小,没干过坏事,边哭边叹息:“人生真难呀!没有人了解我,连父母也不了解我!”“现在后悔得很……”
, http://www.100md.com
    检查刚一结束,患者便与其他住院病人谈筻,显得无忧无虑,认为公安机关送他采医院检查是胡闹。

    此患者之表现就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临床又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呢?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Personallty disorder)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1835年,德国心理学家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障德狂”(moral insanity)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这个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反社会型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30%~60%的人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 百拇医药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者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

    患者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者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
, 百拇医药
    如果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以下品行障碍中的3项。那么就很可能惠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经常逃学;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1次;

    被拘留或公安机关管教过;

    至少有2次未经说明而外出过夜;

    并非为了躲避惩罚而反复说谎;

    习惯性吸烟、饮酒;

    反复偷窃;

    反复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 百拇医药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过早有性活动;

    虐待动物和弱小同伴。

    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其一,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忠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羞愧心理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罪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控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预防
, http://www.100md.com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长期形成的产物.改变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多数患者不主动求治,所以一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疗效甚差。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在儿童、少年期一般都有品行障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少年的品行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让儿童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能光享受,还应履行义务和责任。

    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儿章、少年的不良行为倾向,要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甚至包庇纵容。以免酿成恶果。

    如果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以下违反社会规范行为中的3项,那么就很可能惠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http://www.100md.com
    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如经常旷工旷课,或期望工作而得到工作时又长久待业(一般6个月以上),或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

    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例如破坏公共财物;

    容易被激怒,并有攻击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他人,包括殴打配偶或子女,而此种攻击行为并不是为保护他人或自卫;

    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如拖欠债务,不抚养小孩或不赡养父母;

    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无计划的旅行,或旅行无目的;

    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使用化名,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的利益或快乐;

    对自己或对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

    缺乏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如其小孩因缺乏照顾而营养不良,因缺乏起码的卫生条件而经常生病,且不主动求医,衣食不周,浪费金钱而不购置家庭必需品;

    不能维持长久的(一般1年以上)夫妻关系:

    危害他人时无内疚感。, 百拇医药(聂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