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1643692
理性看待手足口病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3期
     理性看待手足口病

    目前,中国、越南、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担忧。医学专家和有关这一疾病的资料指出,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凶猛”、“神秘”的新型传染病,而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传染病。面对它,人们需要的是理性看待、冷静应对。

    首先,由肠病毒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并非新的传染病,世界各地已对它积累了多年的防控经验。这一传染病早在1972年就在美国被发现,1974年得到确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传染病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和日本等国大规模出现过,九十年代后,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在亚洲一些地方出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暴发过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以说,经过有关部门的防控,历次疫情最后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手足口病只具有轻度传染性,传染范围有限,死亡率较低。此外,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治疗药物,但对它的预防控制比较简单易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指出,养成洗手、消毒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够使手足口病的感染概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重视家庭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 百拇医药
    新华网 杨 骏

    民选好医生才能评出真明星

    近年来,一些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地评选的“名医”“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医界权威等活动,将患者评价、群众感受排除在外,患者和普通百姓基本没有发言权,对这样评出的权威,老百姓不认可、不买账,也是必然的。

    现在,一方面在相对单一封闭的“学术称雄”格局下,追捧学术之“名”成为谋求经济利益的捷径,一些人拼命谋求各种权威的头衔、光环;另一方面,一些惟利是图的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奖励与创收挂钩,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纵容医务人员乱开处方、多收费或收受贿赂,进一步损害了患者利益,恶化了医患关系。正是一些医院和医学机构一味地拼学术、讲效益,忽视医德医风评价体系的建设,导致了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患关系愈益紧张。

    医生的“名气”本来应该建立在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公众评价之上。医生救死扶伤,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服务,其服务技术和质量如何,医德医风是否经得起检验,患者最有切身感受,也最有发言权。“民选好医生”最大程度地忠实于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倡导医术和医德并重的评价标准,打破了以往医生评优“内部循环”,送来了一股清新空气,对于缓解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还可收到“意外”之效,俗话说得好,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评选出来的“好医士”才可能是真的好医生,才更值得全社会尊重。从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角度来看,“民选”出来的好医生理所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大力表彰,也必然会受到老百姓追捧,成为真正的医界“名人”“明星”。
, 百拇医药
    新华网 张周来

    心理援助还需社会参与

    “第一时间”开展心理援助,是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亮点:地震发生后,上百支心理援助队奔赴灾区开展工作,有效地帮助受灾群众缓解了惊恐、悲伤、绝望、烦躁等应激性反应,但紧张情绪的慢慢平复,并不意味着心理救援行动大功告成。“应激性反应”之后的心灵创伤,可能比地震刚发生时更为严重。

    灾后心理危机表面上是个体性的心理危机,实际上是社会性的公共危机,因为,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社会人,不仅仅生活在一个小家庭、小圈子里,而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对于创巨痛深的受灾群众来说,医疗专家及时、有效、持久的心理救助十分必要。但是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良性社会生态系统,让灾区群众重新获得“安全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重新获得生活的保障,对受灾群众的心理修复更为持续和有效。

    社会心理危机也是地震带来的重大损失之一。它既为原生灾害,如果处置不当,又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理应被纳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范围。社会心理危机的救援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调整问题,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工程。
, http://www.100md.com
    人民日报 王淑军

    中医药进社区面临两难题

    目前中医药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医疗康复作用已逐渐显现,今后要更好地服务社区患者,则需解决两方面的矛盾——社区中医药人才短缺和患者医疗需求迫切的矛盾。

    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是中老年人,但目前多数社区普遍面临中医人员稀缺、中草药配制不全的现状。一些社区虽然有“中医”,但这些人员多只能采用西医手段进行诊治,有些甚至连望、闻、问、切等中医基本的诊治手段也并不掌握。社区中有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非传染疾病人群,在解决这些人群“不舒服”的症状时,多数社区只能提供打针、输液等较单一的治疗手段。虽然解除慢性病症状是中医专长,但目前除中药外,针灸、拔罐、按摩、刮痧和艾熏等中医药技术在社区普遍开展较少。

    只有解决了社区中医人才短缺、社区中医药治疗手段单一和患者医疗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才是中医药真正走入社区的春天。
, http://www.100md.com
    新华网 —刘翔霄

    给病人划个“候诊”时间有何不可

    几乎所有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在挂号时均不会告知病人合适的候诊时间,多数病人无论是预约挂号还是当天挂号,都是一早赶到医院,挤在候诊室里等叫号,相当数量的病人是从8时左右一直等到中午才看上病,因为病人没有分时段候诊,所以几乎每个科室的候诊室都是滿满当当的,有一部分病人和家属甚至连座位都没有。而大多数病人对这个说法也感到陌生。

    因为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5分钟就能看完,有的要1个小时,所以很难给出准确的就诊时间,但如果给病人划分出候诊时间,减少病人在医院的滞留,对门诊工作环境是有利的。比如把上午划分成四个时间段,让挂号病人分别在8、9、10、11时来医院候诊,理论上说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国内医院都没有这么做过,可能最迫切需要改进服务的还是病人扎堆的大医院。
, http://www.100md.com
    北京日报 李 震

    制售假药与假袜岂能同罪

    河北省破获一起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大案,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48人次,涉案金额达89万多元。但这起据称是全国药监系统查获的最大网络销售假药案,虽已移交公安机关1个多月,却迟迟未能立案,主要犯罪嫌疑人仍逍遥法外。专家指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目前相关法律不完善,使得,制售假药和和制售假袜不得不依据同样的法律,从而导致两者同罪的尴尬。

    目前网络销售假药呈愈演愈烈之势,在网上进行搜索,违法药品宣传、销售信息的链接非常多,其中不乏一些大的门户网站。按国家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负责药品宣传的审批,已刊播的虚假广告的则由工商部门负责监控。一些制售假药的不法分子往往采取各种办法逃避监管,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现后只能作为一个线索移交给工商部门,但由于工商等部门不具备鉴定其药物成分的能力等问题,导致违法药品广告被“查死”的比例很小,一些药品改头换面后仍进行大肆宣传。
, http://www.100md.com
    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是一种草菅人命的行为,危害极大。然而此类案件在查处中却遇到了法律“瓶颈”。我国刑法虽然对“生产、销售假药罪”有规定,但其“危害人体健康”的定罪标准,在现实中很难取证。一方面由于此类案件中当事人大多是私下交易,很少留存处方等文字证据,同时对于是否由于服用这个药品贻误了病情或导致死亡,实施医疗鉴定很难。因此,大多数相关案件只能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者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予以立案。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部门只能采取查封网站等常规手段对其进行打击,但如果仅查封一个或几个非法网站,只是治标不治本,风头过去了,违法分子还会建立另外的网页宣传销售假药,继续贻害公众。

    药品是事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处理销售假药不应与处理销售假袜子一样模式,只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变制售假药与制售假袜子同罪的尴尬,加大对制售假药者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才能够标本兼治解决网络销售假药问题。

    经济参考报 张洪河 巩志宏, 百拇医药(佚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