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8年第13期
编号:11643522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3期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笔者用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现报告如下。

    气滞血瘀型

    患者,女,40岁,2006年5月来诊,自述3年间,每次月经来潮前便出现乳房及两腿胀痛,小腹处疼痛剧烈,拒按,痛引腰骶,痛甚晕厥。经行不畅,夹有血块,瘀块下达,腹痛缓解,平时性交疼痛,舌苔薄质紫暗,边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祛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组成:柴胡9g,延胡索12g,赤芍12g,当归9g,川芎9g,桃仁9g,红花6g,枳壳9g,牛膝9g,甘草6g。5剂后小腹疼痛大减,但仍有小腹坠胀,血块较多,遂减元胡,加川棟于15g,地鳖虫10g,三棱10g服之,5剂后腹痛逐渐减轻,月经回潮。

    寒凝血瘀型

    患者,女,21岁,2007年3月10日就诊。患者于5年前即出现痛经,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难忍,痛处喜温,形寒畏冷,面色清白,痛甚呕恶,经量不多,经色暗,有块,块下痛减,苔薄白,质暗滞,边有瘀点,瘀斑,脉弦紧,每次月经来潮皆住院治疗,非杜冷丁不能缓解症状,医院B超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来诊后,笔者给予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治疗。温经汤合乌药汤加减。组成:当归9g,赤芍9g,川芎6g,干姜6g,肉桂6g,乌药15g,炙甘草6g,失笑散12g(包煎),小茴香9g,延胡索12g,艾叶9已,吴茱萸15g,服5剂后小腹疼痛大减,呕恶消失。但仍有汗出形寒,胸闷胀,并于4月9日复诊,给予上方减元胡、吴茱萸,加熱附子15g,制川乌、草乌各10g,仙灵脾10g,川厚朴9g,服5剂后随访,上述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气虚血瘀型

    患者,女,36岁,2007年6月就诊。因经前经后腹痛,喜温喜按,小腹肛门重坠,5年来经多方求医效果不显来诊。来时正值月经来潮,量少色淡质稀,血色无华,神疲无力,纳少便溏。舌胖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软无力。给予益气升阳,祛瘀止痛治疗。处方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组成:升麻9g,柴胡9g,党参12g,炙黄芪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12g,香附9g,血竭6g,土鳖虫2g,全蝎6g,独活12g,徐长卿12g,服5剂后小腹及肛门坠胀大减,乏力、便溏症状缓解。同年7月复诊,病人仍有畏冷、腹痛、恶心,给予上方减升麻、柴胡、川芎,加桂枝10g,白芍20g,艾叶10g,小茴香10g,吴茱萸20g,5剂后上述症状消失。

    热郁瘀阻型

    患者,女,35岁,2007年4月来诊。患者1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前后便出现发热,腹痛,体温可达38℃,经净热退,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平时性交疼痛,舌苔薄微黄,舌尖红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活血祛瘀。处方小柴胡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柴胡9g,黄芩9g,太子参9g,甘草6g,当归9g,白芍12g,川芎6g,香附9g,桃仁9g,红花6g,失笑散12g(包煎)。5剂后体温正常,腹痛减轻。2007年5月来诊发现病人仍有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给予上方减柴胡、桃仁,加栀子10g,黄芩10g,苏噜子6g,升麻9g,党参9g,炙黄芪20g,5剂后随访,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肾虚血瘀型

    患者,女,32岁,2007年4月来诊。患者2年来,在月经来潮期间及经后出现腹痛,腰背酸痛,引及下肢和胯臀,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前后量少淋漓,量时多时少,有血块,孕后容易流产,苔薄质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而涩。治宜益肾调经,活血祛瘀。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12g,熟地12g,茱萸肉12g,山药12g,菟丝子12g,当归9g,白芍12g,川芎6g,香附9g,穿山甲片12g,桃仁9g,红花6g,10剂后腰背酸痛消失。但仍有背寒、腹痛。继以上方减党参、桃仁、红花,加鹿角片2g(研末冲服),熟附子10g(先煎),血竭2g,地鳖虫10g,全蝎6g,续服5剂后,于2007年5月月经来潮时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已怀孕。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因有多种,如气虚与气滞,寒凝与郁热,肾虚与腑实等都可导致血瘀,所以在治则上应根据中医审因求本,辨证论治的原则,对益气化瘀、理气化瘀、清热化瘀、补肾化瘀与通腑化瘀等处方用药进行科学总结分析,使之规范化。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本病,活血化瘀、镇痛不仅能改善症状与体征,而且能对生殖内分泌、血液流变学、前列腺素合成与代谢及免疫等方面进行调节,改善生殖功能。但尚未能将中医辨证分型用药与生殖内分泌与免疫功能失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辨治。因此,要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特点与血瘀证的中医辨证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在临床上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百拇医药(王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