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99777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期
     氟喹诺酮类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抗感染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直接影响细菌的DNA合成。该药进入临床之初,曾有专家预言,因其抗菌机制特殊,耐药发生将会很慢,甚至不会耐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制药界不断开发出品种繁多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但能在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品种并不很多,其原因并不是药效不良,而主要是安全性问题。

    主要不良反应

    因对发育中的骨关节有不良影响,该类药物禁止在儿童中应用。

    虽然动物实验并未发现有致畸作用,但考虑到影响细菌DNA合成这一特殊机制,仍禁止孕妇使用。

    最早因毒性而引起关注的氟喹诺酮是替马沙星,因其可能引起溶血、肝肾功能障碍等而著名,被称为“替马沙星综合征”。接着是曲伐沙星,虽然它有优秀的抗菌性,但因能导致严重肝功能障碍而几乎停止应用。

    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会不同程度地延迟电信号在心室内的传导,但并无临床意义,只有个别药物会引起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已在欧洲上市的格帕沙星就是因为发生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引起的死亡而撤市的。

    个别品种有光敏反应,比较典型的就是斯帕沙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