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临床新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效清热淡渗,育阴利水。
方药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两。
服法与禁忌上5味,以水4 L,先煮4味,取2 L,去滓,内阿胶烊化,温服7合,日3服。
经方方论
水气内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津不布,故以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化气生津;滑石性寒,甘淡通窍,以利水道;配泽泻,渗利水湿;与阿胶相配,育阴利水,滋阴清热,对阴伤蓄水有良效。
经方新用
●猪苓汤加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8g,鸡血藤30g,对入活鲫鱼汤调服,治疗慢性肾炎浮肿伴低蛋白血症。
●猪苓汤去阿胶加乌梅7g,诃子肉10g,太子参10g,扁豆15g,车前子12g(布包),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猪苓汤加白头翁30g,生侧柏叶2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鲜茅根40g,治疗热毒血淋。
●猪苓汤去阿胶加茵陈40g,郁金30g,板蓝根30g,柴胡10g等,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湿重于热型。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28岁。患慢性肾炎肾病期,面虚浮,尿少,足踝跗肿,腰酸腿痛,下肢有冷感。头晕头痛,口干不欲饮,心悸气短,四肢乏力,纳呆欲呕,大便失调,舌胖淡黯,苔花剥,脉沉弦而细,重按劲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脓球少许。血检:总胆固醇7.5 mmol/L,尿素氮10.4 mmol/L,肌酐98 mmol/L,血压165/110 mm Hg。
辨证:脾肾阳虚,血瘀络阻,阴伤蓄水,水毒自潴。
治法:补脾益肾,育阴利水,活血通络,降浊排毒。
方药:猪苓汤加味。
组成:猪苓30g,茯苓40g,泽泻30g,阿胶20g(烊化),滑石18g,黄芪40g,赤芍18g,益母草30g,地龙18g,菟丝子30g,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9g。1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2周,小便量渐多,浮肿渐消。尿检蛋白(++++),红白细胞少许。
依上方加山萸肉30g,泽兰叶30g,继服月余,面转红润,手足已温,食量见增,形体精神均有好转,继服上方2个月,诸症缓解。
例2患者,女,45岁。泌尿系感染数年,屡愈屡犯。近月发作频繁,小便肉眼见红,滴沥涩痛,尿道灼热,小腹急满,腰酸膝软,下肢无力。尿常规:蛋白微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刻诊:颧红消瘦,唇红干裂,舌红剥苔,脉象滑数。
辨证:热毒血淋,阴伤动血。
治法:凉血解毒,育阴通淋。
方药:猪苓汤加味。
组成: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2g,滑石18g,栀子15g,阿胶18g(烊化),生地30g,大小蓟各30g,鲜茅根40g,白头翁30g,石韦15g,甘草梢20g。l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1周,小便沥痛明显好转,肉眼血尿消失。尿检:红细胞少许,脓球少量,小腹胀坠缓解。舌转淡红,脉转细弱,依上方续服1周,病解。,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
功效清热淡渗,育阴利水。
方药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两。
服法与禁忌上5味,以水4 L,先煮4味,取2 L,去滓,内阿胶烊化,温服7合,日3服。
经方方论
水气内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津不布,故以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化气生津;滑石性寒,甘淡通窍,以利水道;配泽泻,渗利水湿;与阿胶相配,育阴利水,滋阴清热,对阴伤蓄水有良效。
经方新用
●猪苓汤加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8g,鸡血藤30g,对入活鲫鱼汤调服,治疗慢性肾炎浮肿伴低蛋白血症。
●猪苓汤去阿胶加乌梅7g,诃子肉10g,太子参10g,扁豆15g,车前子12g(布包),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猪苓汤加白头翁30g,生侧柏叶2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鲜茅根40g,治疗热毒血淋。
●猪苓汤去阿胶加茵陈40g,郁金30g,板蓝根30g,柴胡10g等,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湿重于热型。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28岁。患慢性肾炎肾病期,面虚浮,尿少,足踝跗肿,腰酸腿痛,下肢有冷感。头晕头痛,口干不欲饮,心悸气短,四肢乏力,纳呆欲呕,大便失调,舌胖淡黯,苔花剥,脉沉弦而细,重按劲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脓球少许。血检:总胆固醇7.5 mmol/L,尿素氮10.4 mmol/L,肌酐98 mmol/L,血压165/110 mm Hg。
辨证:脾肾阳虚,血瘀络阻,阴伤蓄水,水毒自潴。
治法:补脾益肾,育阴利水,活血通络,降浊排毒。
方药:猪苓汤加味。
组成:猪苓30g,茯苓40g,泽泻30g,阿胶20g(烊化),滑石18g,黄芪40g,赤芍18g,益母草30g,地龙18g,菟丝子30g,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9g。1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2周,小便量渐多,浮肿渐消。尿检蛋白(++++),红白细胞少许。
依上方加山萸肉30g,泽兰叶30g,继服月余,面转红润,手足已温,食量见增,形体精神均有好转,继服上方2个月,诸症缓解。
例2患者,女,45岁。泌尿系感染数年,屡愈屡犯。近月发作频繁,小便肉眼见红,滴沥涩痛,尿道灼热,小腹急满,腰酸膝软,下肢无力。尿常规:蛋白微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刻诊:颧红消瘦,唇红干裂,舌红剥苔,脉象滑数。
辨证:热毒血淋,阴伤动血。
治法:凉血解毒,育阴通淋。
方药:猪苓汤加味。
组成: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2g,滑石18g,栀子15g,阿胶18g(烊化),生地30g,大小蓟各30g,鲜茅根40g,白头翁30g,石韦15g,甘草梢20g。l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1周,小便沥痛明显好转,肉眼血尿消失。尿检:红细胞少许,脓球少量,小腹胀坠缓解。舌转淡红,脉转细弱,依上方续服1周,病解。,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湿剂 > 利水渗湿 > 猪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