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07467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7期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发病机制 体内叶酸经叶酸还原酶的还原作用和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后变成四氢叶酸,后者是DNA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都可致四氢叶酸减少,进而引起DNA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内的DNA合成减少使其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导致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受影响)的发育,使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由于红细胞生成速度慢,加之异形的红细胞在骨髓内易被破坏,进入血循环的成熟红细胞寿命也较短,从而造成贫血。

    DNA合成不足也可致粒细胞核成熟障碍,使其胞体增大,出现巨大幼稚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现象。DNA合成不足,亦可使巨核细胞的核发育障碍,而致核分叶过多。

    脂肪代谢过程中,维生素B12能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成琥珀酸而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与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形成有关,因而能保持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导致中枢和外周神经髓鞘受损,因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还可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后的杀灭细菌作用减弱,使组织、血浆及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堆积,后者是结核杆菌细胞壁成分的原料,过多时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故维生素B12缺乏者对结核杆菌易感性增高。

    叶酸缺乏主要引起情感改变,偶见深感觉障碍,其机制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小儿。叶酸缺乏者4~7个月发病,而维生素B12缺乏者则在6个月以后发病,其中单纯用母乳喂养不加辅食者占绝大多数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