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23期
编号:11966865
消渴丸改善优降糖继发生性失效1例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23期
     病历简介

    患者,男,63岁,退休教师。患2型糖尿病3年,曾口服优降糖近2年(7.5~15 mg/日)。坚持糖尿病饮食,并固定适宜运动量。近3个月来,自测空腹血糖升高,优降糖用至15 mg/日,但每日空腹血糖均≥10 mmol/L。

    入院查体 患者一般状况尚可。T 37℃,P 70次/分,R 20次/分,BP 90/125 mm 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肝肾功能无异常。空腹血糖12.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10.39%,空腹胰岛素97.01 pmol/L,C肽0.86 mmol/L,餐后2小时胰岛素229.10 pmol/L,C肽1.97 mmol/L。

    诊断2型糖尿病,优降糖继发失效。

    治疗 停用优降糖,改予消渴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开始5粒/日,并根据空腹血糖和尿糖结果,每周调整剂量 1 次,最大剂量为30粒/日,分 2~3 次于餐前30分钟口服,疗程为3个月。嘱其继续糖尿病饮食,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

    3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9.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3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 6.20%,空腹胰岛素101.2 pmol/L,C肽0.97 mmol/L,餐后2小时胰岛素240.42 pmol/L,C肽2.12 mmol/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等各项指标恢复满意。患者一直坚持服用消渴丸,至今5年,血糖各项指标控制良好。

    讨论

    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一种被称作“继发性失效”的现象,降糖药物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如果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没有注意定期检查,使得药物继发性失效已经出现,而患者却并未察觉,会被“坚持吃药”的假象所掩盖。

    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和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治之颇为棘手。本病例为优降糖继发性失效,经消渴丸治疗后,患者恢复对降糖药物优降糖的敏感性,同时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明显改善,疗效显著。表明消渴丸中药成分有改善优降糖继发性失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列机制相关:①现代研究证实,黄芪等益气药具有改善胰岛结构,增加胰岛β细胞胞质内的分泌颗粒,促进胰岛分泌的作用;地黄、葛根等养阴药则有减少α细胞胞质的分泌颗粒,降低胰高血糖素之功。益气养阴相合,能达到降低血糖的效应。本病例经消渴丸治疗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下降显著,而胰岛素、C-肽虽较治疗前升高,但均无显著差异,显然,其降血糖效应并非单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来实现的,还与益气养阴药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有关。②本病例用消渴丸治疗后测得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则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消渴丸治疗后,上述诸项均得到显著改善,可能系益气养阴即扶正中药直接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所为。而体内自由基下降后,抑制了由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阻止了因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对β细胞的损坏。这对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消渴病之范畴,消为消耗、消瘦,渴为口渴欲饮,饮不能解渴,愈渴愈消,愈消愈渴。2型糖尿病常发病于中年之后,脾肾气虚渐现,而阴虚为本病之基本病机,故此类患者中气阴两虚型较为常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口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中医治疗消渴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就已经有了1 000年的历史,历代医家非常有效地对消渴病进行了治疗,如元代(1271~1368年)医家朱丹溪的“消渴方”和清代(1644~1911年)医家叶天士的“玉泉散”是经典名方。消渴丸是由消渴方和玉泉散化裁而来,由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专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由中药天花粉、地黄、黄芪、山药、葛根、玉米须、南五味子及西药格列本脲组成。其中中药部分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西药格列本脲可有效降糖;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既起到降糖作用又能益气养阴、明显改善症状,同时有效降低优降糖的不良反应,达到了全面治疗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