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用药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推荐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罗马标准。2006年修订的罗马Ⅲ IBS诊断标准:诊断前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6个月,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3天,伴有以下≥2项:排便后症状改善,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以下症状未列入诊断标准,但对诊断有支持意义,包括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3次或每日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干球粪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便以及腹胀。
分型 罗马Ⅲ依据粪便性状作为IBS分型的指标,分为4种亚型,IBS腹泻型(IBS-D)、IBS便秘型(IBS-C)、IBS混合型(IBS-M)和IBS不定型(IBS-U)。①IBS腹泻型: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②IBS便秘型: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25%;③IBS混合型: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④IBS不定型:粪便性状异常,不符合上述IBS腹泻、便秘或混合型中的任一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