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时邪高热不退的中医证治
患者,男,52岁。于2010年9月17日求诊。时值中秋,气候多变,气温下降,患者因夜间工作受冷,即感畏寒怕冷,继则高热(体温39℃),去医院西内科就诊,给予一般检查:血常规无殊。诊断为病毒性感冒。静脉输液,对症治疗,并嘱其休息,多饮开水和流质饮食。3天后仍不退热,故来我处求诊。症见:身热头痛,咽喉疼痛,纳食不佳,已3天不吃干饭,每天吃粥、面条,精神不振,四肢酸重,舌微红,苔白微腻,脉滑数而弦。证属外感时邪未净,风寒化热入里之高热证。疏表清里,三阳同治。予自拟三阳汤加味:金银花15g,连翘10g,石膏60g,知母10g,柴胡10g,黄芩10g,青黛10g(包煎),焦山栀10g,水牛角片15g(先煎),青蒿10g,藿香10g,杏仁10g,炙甘草5g。5剂,并嘱其停服一切西药和静滴,3剂后一般热退,5剂热退净,若有咳嗽需再就诊1次。
7天后复诊,自诉:自第1次求诊服药后热渐退,5剂后热净身轻,但咳嗽不止,以为能自愈,故未马上来复诊,想起您所言“若有咳嗽需再就诊1次”故才来复诊。症见:咳嗽频繁,夜间为甚,咳痰不多,咽干而痛,舌微红,苔白薄,脉缓迟。予清凉润肺,止咳化痰之剂:杏仁10g,川贝5g,象贝10g,北沙参10g,天冬10g,麦冬10g,玉竹15g,紫菀10g,黄精15g,款冬10g,当归10g,诃子10g,苏子8g,莱菔子8g,白芥子8g,南天竹子10g,野荞麦根15g,炙甘草5g。7剂。
7剂后咳嗽基本停止,嘱其多食萝卜和梨。
学生 患者高热不退,多由西医处理,很少选择中医药来治疗,尤其医疗事业发达的上海更不请中医治疗,老师是怎么考虑的?
老师 这是当今医疗发展中的一种不平衡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尤其高热不退的急性热病,当今人们往往先进行西医治疗,西医多采用输液的方法。当今一般人都认为“急病找西医,慢性病找中医”,“中医疗效慢,西医疗效快”,“中医只能调理,治疗慢性病;西医治得快,治疗急性病”;又认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养生保健,西医治疗疾病”等。所以,在医疗事业发达的地方,一般高热病人都是西医来处理了,只有农村或边陲地区、缺医少药地方,才有中医治疗急性病的市场,用中医药治病在人们医疗领域中还有一席之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