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玑胸痹治验(1)
对仲景所论胸痹心痛病机,“夫脉之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袁氏认为是指心阳衰微,机能不健,致血行不畅,阴邪易于上乘。胸阳不足、阴邪搏结为其主要病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属本属虚;痰浊、气滞、血瘀阻滞脉道,正邪搏结于上焦,属标属实;本虚标实,虚实互呈,而以本虚为主,标本之间又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通阳宣痹为其治疗大法。由于发病在心,故治本首当重视温通心阳,复其心气,但亦要重视心脾(胃)、肝肾的功能失调,因为这些脏腑与心之阴阳气血失和及痰浊、瘀血、气滞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心阳不振或心气不足在发病中极为重要,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一旦心血失去了心气的推动,血液运行不畅,即可产生气滞血瘀,久则导致心脉瘀阻,出现胸痹、心痛、短气。故温通心阳,补益心气为治本之法,只要胸阳一振,得以宣发,有如光照万物,阴邪四散。但也应注意,临证有心阴心血不足者,心神失其濡养,亦可导致心气不足、痰瘀交阻而病,滋阴养血亦不可忽视。
心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心为君主之官,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主中州,主灌四旁,如脾气失调,运化不健,则食少虚羸,不能奉心化血,导致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脾又为生痰之源,如饮食不节、谷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可聚湿为痰。肺主气,为贮痰之器,肝失宣降,水津不能布散,亦可聚而为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