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生冠心病治验
气愈虚而血愈瘀,本虚标实胸痹病的原因较多,无论寒湿、痰浊、气虚、气滞,都可致病。但其病机多是血瘀,这种见解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从临证中得知,病人多有心前区固定性疼痛,脉沉细而涩,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等,均为血瘀之征象。然血瘀的先导到底为何,气虚抑或气滞,仍众说纷纭。
目前主张气滞之说颇多,活血化瘀之研究比较广泛。曹师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气虚,标实即血瘀,由于气盛而导致血瘀。血瘀是气虚的结果,气虚是血瘀的原因,二者为因果关系。盖血与气一阴一阳,互相依存,互相维系。气虚则推动乏力,可导致血行缓慢,甚至瘀滞不行,则血瘀证随之发生。
临证时,常见病人身困无力,胸闷气短,动则喘满不得息,自汗不止,脉时而结代等,除血瘀之外多为气虚之象。就气本身而言,气虚乏力,不单有气虚之象,也会有气滞之征。此种由气虚引起的气滞,以补气法治疗,则气滞随之可解,此可称为气虚而不言气滞。
本病可用“不足”与“不通”概括之,不足即为本虚,即以气虚为主导的内环境稳定性受到破坏;不通即在气虚的基础上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而造成的血瘀。它们之间又会互相转化,时而以虚为主,时而以实为表现。治疗要掌握好不足与不通、一虚一实之间的辨证关系,妥善施治。至于少数病例出现痰浊、寒湿之症,涤痰化浊、温阳化湿之法也不应舍弃,针对证候变化适当调整用药。
增行瘀之未备,益气活血
胸痹病是一个较长时间气虚血瘀的病理过程,诸多病例可以在较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之中,惟有在严重气血失调时才演变出阵发性的胸痛。该病一经确诊,痛与不痛,只是气血失调演变的不同程度而矣。所以本病的治疗,应审时度势,谨守病机,紧紧抓住证虚这个根本。
临证时要着重于辨证施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