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1985373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期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中国卫生部制定《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指南明确,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为便于基层医生学习和掌握该指南,本刊现将指南内容刊登如下。

    定义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病因

    中枢性性早熟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

    ●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