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不足与误区
冠心病在中国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但是目前,临床上不仅缺乏一种简单、可行、客观性较强且易推广的诊断方法,而且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误区。现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回顾一下临床医生对冠心病诊断的常见不足与误区及其可能的原因,供读者参考。
冠心病临床诊断的5点不足
缺乏精确定义 严格意义上讲,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该血管的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临床医生所说的冠心病是否等同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呢?事实上,冠心病常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其中5%是由炎症、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损伤或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非粥样硬化因素所致。而且,临床实践中还有如下诸多原因均导致与冠心病病理生理相同的表现,如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等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劳累、情绪激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诱发心肌的缺血、缺氧。
另外,冠状动脉狭窄≤50%时,无血液动力学意义,即不会引起心肌缺血,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往往不够重视,但实际上其已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例如,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认识不足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迄今为止有5大发病机制学说,包括脂质浸润学、损伤应答反应学说、动脉平滑肌增殖学说、基因学说和炎症学说。尽管五大学说在对动脉粥样硬化认识上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因是果,还是无关的伴随因素;从肇事斑块到易损斑块,如何检测,如何干预;动脉粥样斑块能否消退,靶标何在;动脉血栓形成如何预警;动脉粥样硬化最初事件是血流紊乱,炎性细胞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