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074512
刘树农腹泻治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9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7期
     慢性腹泻一证,可见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肠炎等,据此则泄泻一证的主要症结并不在于脾胃而在于大肠。现代医学对泄泻患者的便检中,往往见红、白细胞或黏液,结肠镜检又往往见有溃疡和充血、水肿的肠道炎症。无怪乎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碰到很多慢性泄泻病人,曾叠进健脾燥湿益气补中之药,却事倍功半。纵观李士材的治泻九法,无一语涉及于肠。不过古人对泄泻一证,也有意识到是肠间的疾患的。如《难经·五十七难》以食后即泄,肠鸣切痛为大肠泄;泄而便脓血,小腹痛,为小肠泄。《济生方》论久泻有“邪气久客肠胃,则为不禁之患矣”。《医镜》论暴泄有“其泻出者皆是水,乃阴阳不分,偏渗大肠”诸说。但古人限于历史条件,无法确知肠间病变的实质。然而如果偏执于现代学说仅仅注意于肠间病变,而不掌握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系统论,则不免失之片面,不符合中医学辨证法则。

    刘老认为大多数慢性泄泻的邪正斗争焦点,确是在于肠间,因而引起肠道的种种病理变化。肠为腑属阳,“腑以通为补”,古有明训,即久泻亦必遵循《内经》治疗久病的“雪污”、“拔刺”、“决闭”、“解结”的方法(《灵枢·本神》),着重于祛邪,着重于通利。正如张子和说:陈莝去而肠胃洁(《儒门事亲》)。徐灵胎在评《临证指南·泄泻门》时,也曾指出“若滥加人参、五味,对正虽虚而尚有留邪者,则此证永无愈期”。因此,在任何治疗方法中,总不能离开一个“通”字。

    清利肠间湿热 佐以活血化瘀

    在用通法的基础上,清利肠间湿热以祛肠间之邪,自无疑义,兼用活血化瘀,则借鉴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同于王清任用膈下逐瘀汤治疗久泻的论点,因王清任所谓的病机,近于臆测。而现代医学检验所得的肠间局部红、肿、热、痛和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结肠黏膜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缺损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