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安全相关问题解答(1)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同时也引发了世人的恐慌,并成为近来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近日来,在商店、超市,抢购海带、碘盐成风,甚至药店里的复方碘溶液也脱销。人们都为防核辐射提前做准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日本发生的核泄漏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场核危机?本刊特邀核医学专家张永学教授就有关核辐射的几个相关问题做一作答。张永学,教授、博士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和PET中心主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教育部“全国优秀的教师”(1998),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核医学会主委,《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等9种杂志编委。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从事核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
什么是核辐射?
所谓核辐射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射线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照射或者电离辐射。
从本质上讲,核辐射是放射性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通过释放能量,由一种原子核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放射性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射线,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这些射线作用于物质(包括人体)后能够产生生物效应,超过一定的剂量时可使生物组织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尤其是α和β粒子为带电粒子,具有较强的电离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