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小(<2岁),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啰音;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
病史 多见于<2岁,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症状 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
体征 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喘憋发作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啰音、中湿啰音。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外周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胸部X线 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肺功能 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 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显示PaO2 不同程度下降,PaCO2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吸氧 喘憋明显患儿应当给予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加强呼吸道护理 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喘憋的治疗 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如沙丁胺醇、博利康尼、溴化异丙托品等)和糖皮质激素。喘憋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烦躁明显者可酌情镇静。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对症治疗 脱水的治疗: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予碳酸氢钠补碱。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按相应危重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不存在下列情况:①年龄<3个月;②胎龄<34周的早产儿;③伴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免疫功能缺陷。
入院后第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①血常规与CRP、尿常规、粪常规;②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③呼吸道病毒检测;④呼吸道细菌培养及药敏;⑤血支原体、衣原体检测;⑥胸片检查;⑦心电图;⑧血气分析检测。
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
入院后第3~5天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①血气分析检测;②肺功能测定;③心电图复查;④血清过敏原检查;⑤超声心动图;⑥复查血支原体、衣原体;⑦支气管镜检查。
必要的告知 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出院标准 ①喘息消失,咳嗽明显减轻。②连续3天腋温<37.5℃。③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变异及原因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10天,仍有反复咳、喘发作,迁延难愈,称为难治性毛细支气管炎,应当及时退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年龄:________门诊号:________ 住院号: 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出院日期:________ 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百拇医药(陈锐)